霍金辐射

Search documents
2025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10-07 10:17
中新网10月7日电(记者 张奥林)北京时间10月7日下午,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科学家约翰·克拉 克、麦克·H·德沃雷特、约翰·M·马蒂尼三人获奖,以表彰他们"发现电路中的宏观量子力学隧道效应和 能量量子化"。 图片来源:诺贝尔奖官网截 图。 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殿堂记录了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百年征程,既有加冕,也有遗珠。在这份名单中,华 人科学家们同样留下了印记。回顾近十年的得主,似乎能触摸到科学前进的脉搏。 资料图: 然而,也有许多做出奠基性贡献的物理学巨擘,因种种原因与诺奖擦肩而过。 多位华裔获奖 截至目前,共有多位具有华裔血统的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一同获奖,他们在当时被誉为"物理学圣杯"的宇称守恒定律上取得了突破性发 现,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并不守恒。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介绍称,该理论彻底改变了世人对对称性的认识,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道 路上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这也是华人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在那之后,丁肇中在1976年因发现了全新的基本粒子——J/ψ粒子,与伯顿·里克特共同获奖;朱棣文在 1997年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 ...
新研究发布宇宙天体“衰亡”时间表
Ke Ji Ri Bao· 2025-05-15 01:09
原标题:新研究发布宇宙天体"衰亡"时间表 科技日报北京5月14日电 (记者刘霞)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 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荷兰拉德堡德大学官网12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或将改写人们对宇宙恒 星"寿命"的认知。该校3位天体物理学家基于霍金辐射,通过精妙计算得出结论称,宇宙中最后一批恒 星会在1078年后彻底"衰亡",较此前估算的101100年大幅缩短。相关论文已发表于最新一期《宇宙学与 天体粒子物理学》杂志。 这项研究的理论基础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霍金提出的革命性理论。当时这位物理学巨匠挑战传统认 知,指出黑洞并非只进不出的"饕餮",而是会像发热体般释放辐射——这就是著名的"霍金辐射"理论。 2023年,该研究团队曾发表论文揭示:不仅黑洞,中子星等致密天体同样会通过类似霍金辐射的机制逐 渐"蒸发"。这一发现引发学界广泛讨论,许多学者追问:这个过程究竟需要多久? 最新研究给出了明确答案。科学家们通过精密计算发现,若仅考虑类霍金辐射效应,白矮星将在1078年 后消亡。此前预估因未计入这类辐射,认为白矮星还需101100年才能蒸发完毕。 团队表示,虽然宇宙天体"衰亡"的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