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招生诈骗

Search documents
高考招生季,六大骗局要警惕!
Xin Hua Wang· 2025-07-05 03:04
2025年全国高考已落下帷幕,一年一度的高校招生季如期而至。如何顺利步入理想院校,成为万千考生 与家长当下最关注的焦点。然而,部分不法分子却伺机而动,利用考生家庭急切心态,通过编造虚假信 息、炮制夸大宣传、制造报考焦虑等手段实施招生诈骗。如何在繁杂信息中守住理性,科学规划?请收 好这份避"坑"攻略,警惕六大骗局。 "一分不浪费"噱头: 夸大宣传陷阱,切勿轻信盲从 套路:部分网站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宣称能"精准定位院校""一分不浪费",确保考生进入心仪的专 业,诱导考生和家长购买高价服务。 真相:教育部明确指出,每年高考招录工作中,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都会发布高考成绩统计情况及近年 来各高校录取分数情况。市面上的机构或个人并不掌握任何特殊内部信息,"夸大宣传"是这类网站和人 员招揽客户的惯用手段。此外,不明来历网站的链接可能暗藏木马病毒,一旦输入个人考试信息或银行 卡号,极易导致财产损失。需注意,官方查分系统并无额外验证环节。 "黑客能改分/改志愿": 技术虚假骗局,切莫上当受骗 套路:诈骗分子通过网络、短信等方式发布虚假广告,谎称可以利用黑客技术"修改高考分数""修改院 校专业志愿""修改录取结果",以此为由, ...
高考招生季谨防诈骗陷阱:这些“内部指标”都是骗局
Yang Shi Wang· 2025-06-29 04:00
对于张某的说法,被害人窦某去网上进行查找核对,发现张某所说的军队某副司令员确实有,解放军某军校校长的名字等信 息也是正确的。被告人张某说,即使高考达不到录取分数线,也可以通过内部预留指标进入高校,但需要支付20万元的办事费 用。 犯诈骗罪获刑三年六个月 罚金三万元 法院查明,被告人张某所谓通过看风水认识某军队副司令员的事纯属编造。法院最终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张某有期徒刑三年 六个月,罚金三万元,责令退赔被害人张某经济损失20万元。 央视网消息:眼下,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招生季。这时,一些骗子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通过编造不实信息、虚假 夸大宣传等方式实施诈骗。 号称有"内部指标"花20万可低分进军校 被告人张某和被害人窦某是监狱的狱友,一起在监狱服刑时认识。检察机关指控张某的犯罪事实是虚构有"内部指标",帮助 请托人窦某办理朋友的孩子进入某军校上大学,诈骗金额是20万元。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法官 宋磊:他说他认识某军队的领导,他给军队的领导看过风水,军队领导为了感谢他,所以说给 他预留了一个指标。 2016年上海高考招生就已经将一本和二本合并为本科批次录取,但骗子仍利用一本二本的概念来行骗。安徽考生小杨高 ...
有“内部渠道”能上名校?别被这些高招骗局忽悠了!
Yang Shi Wang· 2025-06-28 16:07
央视网消息:目前,全国各地高考分数和录取分数线陆续公布,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招生季,如何才能进入心仪的高校读大学,成为众多考生和家长的头 等大事。这个时候,一些骗子开始粉墨登场,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通过编造不实信息、虚假夸大宣传、制造报考焦虑等方式实施诈骗。北京法院近 期就公布了几起高考招生录取诈骗典型案例。 号称有"内部指标" 花20万可低分进军校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法官 宋磊:当时被告人张某说,即使高考达不到录取分数线,也可以进入高校,也就是说他主要是想通过内部的预留指标,然后来 达到录取的目的,并表示需要支付20万元的办事费用。 孩子通过"内部指标"上军校的事最终当然没有办成。法院查明,被告人张某所谓认识某军队副司令员的事纯属编造,他骗取被害人窦某的20万元被用于还 债,而这个债是他以同样谎言诈骗另外一个被害人所欠的钱。 法院最终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张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罚金三万元,责令退赔被害人张某经济损失20万元。 "二本"分数想上"一本"大学 家长被骗80多万 2016年上海高考招生就已经将一本和二本合并为本科批次录取,但骗子仍然利用一本二本的概念来行骗。安徽一名考生家长就掉入了这样的陷阱 ...
公安部提醒:高考结束,考生家长仍需警惕!
Yang Shi Wang· 2025-06-12 12:28
央视网消息:据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消息,高考已经结束,千万考生家庭进入等待查分阶段。 然而,在这段紧张而充满期待的日子里,一些不法分子也瞄准了考生和家长的心理,编织各种"提前查 分"、"内部改分"、"特殊招生指标"、"花钱保录取"陷阱,利用"焦虑"牟利,家长稍有不慎,就可能蒙受 巨大损失。 网警郑重提醒:务必提高警惕,擦亮双眼,谨防以下陷阱! 一、警惕各类"招考机密"背后的骗局 3 及时举报:如遇可疑情况或遭遇诈骗,请立即保存好相关证据,并第一时间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2 "特殊招生指标"、"花钱保录取"陷阱: 诈骗手法:冒充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谎称掌握"内部指标"、"特殊名额"、"定向招生计划"等,只要缴 纳一定费用,就能"低分录取"甚至"保送"进入名校。 网警拆穿: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全部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的监督下,通过全国统一的招生录取网络系统进 行,严格执行国家招生政策和计划,公开透明。所有声称"花钱买名额"、"内部操作"的都是诈骗! 二、防护指南:考生家长如何做好防护 1 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对非官方渠道发布的相关信息保持高度警惕,切勿盲目相信;切勿轻易向 他人透露个人信息;凡是涉及需要提前支付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