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Search documents
从紫禁城到“数字故宫” 百年守护开启文化科技新纪元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09-18 03:35
中国经济网西安9月18日讯(记者 魏金金)今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将迎来建院100周年。百年风雨 历程,紫禁城从昔日禁苑转变为人民的博物院,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传承的重要象征与杰出 典范。 在9月17日举办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上,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鸿文系统 回顾了故宫百年来的保护传承与数字化创新历程。 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昔日皇家禁地首次向公众敞开大门。抗战时期,为保护民族瑰 宝,大量文物历经艰险南迁。在文物南迁过程中,为守护中华文明宝贵血脉,许多工作者甚至付出了生 命的代价。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故宫文化遗产保护,投入大量资金修复古建、追回流失文物, 并建成现代化文物库房和文物医院。 故宫百年守护,不仅是保护技术的升级之路,更是文化传承方式的深刻变革。朱鸿文表示,未来, 故宫将以"数字孪生"等技术为切入点,实现遗产地、博物馆和旅游景区复杂业务的协同管理;加速文物 数字化采集和公布进程,最大限度实现馆藏资源的全人类开放共享;以标准化为抓手,大数据分析为动 力,推动博物馆业务的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推动知识图谱、人工智能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助力传 统 ...
赣江观澜:千年文脉不绝,江西书院文化如何“活”在当下?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4-28 00:40
原标题:赣江观澜:千年文脉不绝,江西书院文化如何"活"在当下? 江西素有"文章节义之邦"之美誉,不论是白鹿洞书院的"正其义不谋其利",还是鹅湖之会的激辩, 千年书院不仅是理学传薪的圣地,更如一座座流动的文化基因库,将"格物致知"的精神密码深嵌于江西 的文脉肌理。在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从古代书院中汲取智慧,又应该如何让传承千年的书院文 化"活"在当下? 文化地标传承千载 滋养后世弦歌不辍 江西书院文化历史悠久,根据江西省地方志办编纂的《江西书院》最新统计,江西有书院近2000 所,占全国书院的四分之一。其中,白鹿洞书院有着"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的美誉,与鹅湖书 院、豫章书院、白鹭洲书院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成为一座座屹立不倒的文化地标。 2024年10月16日,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位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及骨干记者、编辑,走进"人文 圣山"江西庐山脚下的白鹿洞书院,感受千年古书院的文化魅力。(资料图) 刘力鑫 摄 在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方志远看来,"江西书院甲天下"不仅因为江西的书院数量多,更是因为产生了 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豫章书院、阳明书院等一批享誉天下的书院。而白鹿洞书院等能 够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