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沧海桑田黄河口》
icon
Search documents
我的心窝住着黄河(我与一座城)
Ren Min Ri Bao· 2025-05-07 23:00
在王庄险工段,当地人发明了一种抗击洪水能力强、又非常美观的垒砌法——"席花缝",石料咬茬丁 用,避免了直缝、对缝、咬牙缝,提高了坝体质量,这一发明后来得到推广。 我的心窝住着黄河。退休后,基于对文学和历史的兴趣,我持续书写、记录黄河与家乡的风土人情,主 编完成了《东营黄河志》《沧海桑田黄河口》等书籍,为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继续贡献力量。 (作者为黄河河口管理局原副调研员)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08日 14 版) 我是新中国同龄人,生在黄河边,大坝下边没多远就是家;长在黄河边,自小在河里游泳;工作在黄河 边,一干到退休,从未离开利津这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老城。 江、河、淮、济,谓之"四渎"。脚下这座老城,是"四渎"之宗的黄河与"四渎"之一的济水交替孕育而 生。 水的流聚,让老城灵动而又神秘。"巨海镇其北,清河绕其东,南有桑枣之饶,西通舟车之利,亦东方 之腴地也……"说的是明清时期的老城;"袖吞河色黄千里,窗纳海光绿一勺",描绘的是清代黄河决口 于铜瓦厢之后的场景。此后,利津"以一壤之地,纳千里之洪波",改变了发展轨迹…… 1958年,我见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利津最大的一次洪水。那年我9岁,趁老奶奶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