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泥潭》
icon
Search documents
刘楚昕获奖感言走红后发声:感到压力巨大,将用作品回报厚爱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01 07:20
其介绍,刘楚昕高中学段读的是理科,但对哲学、文学情有独钟,"填报专业时,我鼓励他顺应本心、发挥特长。" 他的博士生导师吴根友向南都记者谈到,刘楚昕在读博期间创作小说,自己是知道的,当时"没有制止,也没有鼓励"。 (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薛凯莹) 刘楚昕表示,面对大家的期待,他更加想认认真真打磨书稿,用更好的作品回报大家的厚爱,会尽快让《泥潭》这本书与大家见面。"此刻我最紧迫的事是 回到书桌前,专注文字。谢谢你们对一名平凡写作者的理解和宽容,请允许我暂时沉默。待新书上市时,书页里的每一个字,都是我最诚挚的答复。" 南都此前报道,在5月27日的第二届漓江文学奖颁奖典礼上,刘楚昕发表获奖感言时说,"从20多岁开始投稿,投到34岁,一直被拒,拒了十多年,最后终有 一天实现梦想。"他提及女友在文学道路上对他的鼓励和支持,还说女友爱听的歌里有句歌词——"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遗憾的是,女友因为癌症 永远离开了他,留给他的信中说,"希望你在痛苦中写出一部伟大的作品!" 感言最后,刘楚昕也把爱人赠予他的话送给所有奋力赶路的人——"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痛苦,但回头想想,都是传奇"。 5月29日,得知学生获了大奖,刘楚昕当 ...
刘楚昕发文
券商中国· 2025-05-31 13:00
近日,作家刘楚昕的感人发言引发全网关注。刘楚昕创作的小说《泥潭》获漓江文学奖虚构类奖,获奖感言回 忆去世女友感动无数人。 今天(5月31日),刘楚昕通过@漓江文学节官方微博 写信回应网友。 刘楚昕表示: "感谢读者和媒体朋友们对我的关注、对即将要出版的《泥潭》这本书的关心。深夜里看到网友的那些留 言和对我的鼓励,让我倍感温暖,同时也压力巨大。我深知我只是写作之路上的初学者,因为机缘巧合 获得了与我写作水平不相匹配的关注度,而国内还有许多青年作家,他们比我更优秀、更刻苦,默默坚 守在文学的沃土上。他们才是中国文学最热忱的守护者,应该获得社会的更多关注。" "面对大家的期待,我更加想认认真真打磨书稿,用更好的作品回报大家对我的厚爱。我与漓江出版社的 伙伴们正夜以继日地工作,尽快让这本书与大家见面。" "此刻我最紧迫的事是回到书桌前,专注文字。 谢谢你们对一名平凡写作者的理解和宽容,请允许我暂时沉默。 待新书上市时,书页里的每一个字,都是我最诚挚的答复。祝大家端午安康!" 5月27日,以"在路上"为主题的第二届漓江文学奖颁奖典礼在桂林举行。刘楚昕凭借其虚构类作品《泥潭》从 众多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著名作家余华等人为 ...
作家刘楚昕作品授奖词公布!余华称很高兴漓江文学奖也出名了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30 05:31
近日,第二届漓江文学奖在桂林揭晓,青年作家刘楚昕凭借作品《泥潭》获虚构类奖,获奖感言走红全 网。5月30日,漓江出版社公布授奖词,称之为"一部完成度很高的稗官野史"。刚为刘楚昕颁奖的作家 余华说,"一个新人能脱颖而出不容易,为他感到高兴。尤其是主办单位,更高兴,第二天就变成全国 知名文学奖了。" 对于作品《泥潭》,授奖词写道,这部小说从辛亥革命拉开帷幕,以武昌起义为舞台,一个梦境叠着另 一个梦境,意识流般的画外音,双线人物互为镜像,令人性的善恶互为纠缠。多头并进的叙事中,主角 看似有名有姓,实则被乱世匿名的"无名氏"们轮番取代,有人完成了精神救赎,有人撕开了命运缺口, 更多人颠沛流离于生死两难的陌路。黏稠如泥潭的历史,裹挟着蝼蚁众生,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对人 心的剖析,以及独特的艺术感召力。作品在写作策略上别出机杼,书中套着另一本书——未完成的同名 作——将文本以自我否定和自我增殖的方式搭建了复调结构,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稗官野史。有鉴于 此,特授予刘楚昕长篇小说《泥潭》第二届漓江文学奖·虚构类奖。 5月29日,刚为刘楚昕颁奖的作家余华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在场的人基本上都哭了,都被他感动了,我 们都没想到他有这 ...
刘楚昕以获奖感言出圈,心怀梦想的人终会越过山丘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30 04:14
近日,青年作家刘楚昕凭借其虚构类作品《泥潭》斩获第二届漓江文学奖。获奖者当然不止他一 人,但他出人意料地在全网出圈。他的出圈与作品无关,而是因为一段短短的"获奖感言"。 他在获奖感言里分享了一个细节:初恋女友曾对他如此诠释歌曲《山丘》的一句歌词——"越过山 丘,才发现无人等候":有一天你获奖了,但是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我都不在了。结果一语成谶, 之后女友就因病去世了,她在遗书中还说希望他在痛苦中写出一部伟大的作品。如今刘楚昕终于获得文 学大奖,他真的越过了山丘,她却无法分享这份成功的喜悦了。这个故事不但感动了颁奖现场的人,也 在网络快速传播,令无数网友动容。 这个悲情而颇具戏剧性的细节引发了极大的关注,但其实已经与文学没有什么关系。刘楚昕在获奖 现场也略显紧张地分享了他的文学故事,"从20多岁开始投稿,投到34岁,一直被拒,拒了十多年,直 到今天才获奖"。据悉,刘楚昕高中学的是理科,但对哲学、文学情有独钟。对于他一直坚持的"文学 梦",他家里人认为他是在"胡编乱造"和"不务正业",认为他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专业上。他的教育 和职业经历都与哲学有关,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学习哲学,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