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年有余》

Search documents
何以中国|这一津味“顶流”,藏着天津千年的“和合”密码!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8-08 13:13
漫步杨柳青古镇,随处可见的"胖娃娃"。中新网刘越 摄 杨柳青古镇街景。中新网刘越 摄 中新网天津8月8日电(记者 刘越)漫步于杨柳青古镇,白墙黛瓦的街巷间,一个怀抱大鱼、手持莲花的胖 娃娃总在不经意间跃入眼帘。 这是杨柳青年画里最经典的《莲年有余》,承载着世代中国人的吉祥期盼,堪称年画里的"顶流"。 千百年来,大运河碧波汤汤,滋养着两岸生灵,更串起南北文化的脉络,孕育出杨柳青木版年画这门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传统技艺的坚守到古今创新的碰撞,杨柳青年画在悠悠岁月里,将"和"的智慧 与"合"的力量熔铸成鲜活的文化密码,而天津的文化肌理中,亦始终流淌着"和合"的基因。 成就南北文化的和合共生 杨柳青的兴起,本就是大运河滋养的奇迹。 运河为媒 作为大运河的重要节点,漕运的繁荣让天津成为南北商品交汇的"黄金码头",更成了文化交融的"大舞 台"。南来北往的商船不仅带来了丝绸、茶叶,更载来了江南的灵秀、北方的厚重,让不同地域的艺术 气息在此碰撞。 杨柳青木版年画历史悠久,一说源于宋、盛于明,一说创始于明末,鼎盛于清朝。数百年前,南方画师 循着水路而来,将文人画的雅致笔触融入民间创作;宫廷画师视野广阔,为年画注入精雕细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