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

Search documents
用诗歌守望“三线建设” |《飞天》序
Sou Hu Cai Jing· 2025-05-07 12:31
与杨杰相识于2024年的春天。 我们在中国"三线"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之一攀枝花相遇。清晰地记得那天是周一,受邀参加完"纪念三 线建设战略决策60周年活动周启动仪式",之后去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周一是博物馆的闭 馆日,因为全国的专家难得相聚于攀枝花,而且都要在会后离开,会议主办方便特意安排我们去参观。 一到博物馆,馆长就介绍说,当天还有一波来自贵州的客人,就一起吧。 很巧合,我们拼成了一个组去参观。说是一个"组",贵州的"组"不是"组",实际上就是杨杰一个人。年 轻小伙短发平头,发际线很高,光洁的额头,明亮的眼睛,精神饱满,笑容满面,给我留下很好的初识 印象。他手里面抱着三本书,书的封面红红的两个大字"热血"。他随着我们一路参观,结束时,他说来 自贵州,然后就将手中的《热血》送给了我一本,另外两本送给了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我翻开 一看,厚厚的,是一部长诗,从此,与诗人杨杰相识。 相识后加上了微信,就慢慢知道诗人杨杰的笔名叫小语,并开始关注他。之后又在多个与贵州"三线"有 关的活动与多位熟人中听到关于杨杰的"三线"主题创作。诸人说他写得好的同时,更多的是点赞他的精 神。杨杰不是"三线建设"的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