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千秋镜
icon
Search documents
八月十五为什么成了中秋节
中秋一词出现很早,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司马》,"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 寒,亦如之"。这条史料将中秋与中春并列,中春是春季的中间一月即农历二月,中秋则是秋季的中间 一月即农历八月。 但中秋节进入中华传统节令序列的时间很晚。目前根据现存史料基本上可以断定,在唐朝之前,并没有 中秋节这个节日。不仅秦汉时期的史料中没有关于中秋节的只言片语,即使是南朝梁代宗懔所撰《荆楚 岁时记》等专门节令著作中,也找不到涉及中秋节的一鳞半爪。 唐高祖武德年间,朝廷下令大臣欧阳询、令狐德棻等人编纂大型综合类书《艺文类聚》,其中的《时令 部》也只收录了元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七月十五、九月九、寒食等节日,未见中秋节的记 载。 中秋节的出现,是千秋节转化、古人玩月传统、道教长生信仰、域外习俗传入等各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月亮每月都圆,为什么偏偏要八月十五 中秋节的重要来源之一,便是庆祝唐玄宗李隆基八月初五生日的千秋节。开元时期庆祝千秋节的一项重 要活动,就是君臣互赠金镜,即千秋镜。很多千秋镜都是月轮之形,是为月宫镜。一如张说《奉和圣制 赐王公千秋镜应制》中"千秋题作字,长寿带为明,月向天边下,花从日里生",以及崔 ...
千秋节宴:影响千年的皇帝生日聚会|新知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7-12 00:48
(原标题:千秋节宴:影响千年的皇帝生日聚会|新知) 文博时空 作者:尹博 《诗经·小雅·蓼莪》有:"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说那高大 的植物是莪蒿吗?不是莪蒿,而是青蒿。可怜的父亲母亲啊,生养我实在够辛苦的了!在先秦两汉,古 人是不过生日的,认为生日是父母的忧难日,感念父母的辛劳,不能高兴起来。 中国人高兴地过生日,是魏晋南北朝以后的事了,唐宋时才逐渐盛行,变得普遍起来。在中国古代,老 人的生日最被重视,其次是未成年的小孩,再次才是中青年人。五十岁以下的人过生日叫做"过生",而 过了五十岁就要叫"做寿",岁数逢十了可称"大寿",故有六十大寿、七十大寿、八十大寿等说法。 清阿桂纂《八旬万寿盛典》附图 《八旬万寿盛典》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大学士阿桂等人请命编纂,以记录乾隆八旬生日的盛大 景象,图绘部分为木刻版画,描绘了圆明园至西华门大街小巷庆贺圣节的太平场景。康熙帝亦有《万寿 盛典初集》,《八旬万寿盛典》为其篇幅更大的翻版。 虽说生日体恤父母辛劳的传统一直没有消失,隋文帝就在生日吃素并禁止杀生以报答父母恩情,唐太宗 因思念体恤父母也不过生日,但魏晋后古人对生日的看法还是主要用以庆祝和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