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头戴式手术机器人
icon
Search documents
Science子刊:成功率100%?头戴式手术机器人实现眼科手术"动态零误差"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31 14:32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对于许多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患者来说,这扇窗户正在慢慢关闭。 想象一下,医生需要将针头精准地插入仅有 0.3毫米厚的视网膜下方,注射基因治疗药物。这个厚度, 比三 张普通打印纸叠在一起还要薄 。而外科医生的手部 颤抖幅度 通常在 0.1-0.25毫米之间,几乎与视网膜厚度 相当。 更要命的是, 即便患者接受了麻醉,头部仍会因为呼吸、吞咽甚至打鼾而不自觉地移动 , 移动幅度可达数 毫米。这就像是要在地震中穿针引线,难度可想而知。 最关键的是, 患者头部的运动让一切变得更加复杂 。研究数据显示,即使头部被固定在手术床上,患者在正 常呼吸时眼眶相对位置的变化幅度约为 2毫米,打鼾时更是高达5毫米。这种幅度的运动足以导致针头偏离目 标位置,甚至撕裂视网膜。 正因为这些挑战,人工视网膜下注射成功率参差不齐。有研究显示成功率仅为 40%,也有研究达到100%, 但样本量都很小。更重要的是, 这些研究大多在静止的离体眼球上进行,没有考虑实际手术中患者头部运动 的影响。 ▍ 头戴式机器人的巧妙设计 现在, 美国 犹他大学的研究团队找到了一个巧妙的解决方案: 给手术机器人戴上 "头盔"。 这项研究不久前 刊登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