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瘤菌菌株

Search documents
香港“大豆专家”林汉明的生日愿望:“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6-25 04:36
中新网香港6月25日电 (记者 刘大炜)"我的生日愿望是培养更多学生,让他们身体力行了解农业,把论 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为国家粮食发展出力。"24日,有香港"大豆专家"之称的香港中文大学(简称"港 中大")卓敏生命科学教授暨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林汉明接受采访时如是说。采访当日,正 是他65岁生日。 当日,"同心筑梦 共谋发展"粤港澳媒体湾区行第四场联合采访活动一行参访港中大农业生物技术国家 重点实验室,了解香港农业前沿研究与技术发展。 6月24日,"同心筑梦 共谋发展"粤港澳媒体湾区行第四场联合采访活动一行参访香港中文大学(简称"港 中大"),了解香港农业技术的前沿研究与发展。图为港中大卓敏生命科学教授暨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 实验室主任林汉明向采访团记者们介绍相关情况。中新网记者 刘大炜 摄 采访伊始,林汉明向记者们介绍,目前全球农药化肥中,氮肥的制造、运输、使用约占总体温室气体排 放的5%。大豆作为一种固氮植物,每年每公顷大豆的固氮量约为100公斤。推广大豆种植,有助于间接 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林汉明的大豆研究始于1997年,重点帮助中国内地西北地区农民应对当地较恶劣的耕地条件。"我国 ...
推动大豆年产量跨越式增长,巴西女科学家荣获2025年世界粮食奖
Huan Qiu Shi Bao· 2025-05-14 22:43
综合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巴西《圣保罗页报》等媒体报道,洪格利亚在巴西国家农业研究 公司(EMBRAPA)工作逾40年。上世纪80年代,当她提出"用细菌替代化肥"时,学界普遍质疑其可行 性。"人们都说我疯了,但这反而让我更坚定。"她回忆道。受到身为科学老师的祖母影响,洪格利亚自 幼痴迷土壤奥秘,1982年加入EMBRAPA后,开始投身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研究。 洪格利亚的研究突破始于分离出高效固氮的根瘤菌菌株。这些微生物能与大豆根系共生,将空气中的氮 转化为植物养分。随后,她又开发出巴西固氮螺菌接种技术,通过刺激玉米、小麦等作物的根系生长, 提升养分吸收效率。如今,在巴西 4800 万公顷的大豆田上,超4000万公顷农田使用了其研发的微生物 处理技术。 【环球时报驻巴西特派记者 时元皓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线一凡】总部位于美国艾奥瓦州的世界粮食奖基 金会13日宣布,巴西微生物学家玛丽安吉拉·洪格利亚(如图)因其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突破性贡 献,荣获2025年世界粮食奖及50万美元奖金。 报道称,这项技术推动巴西大豆年产量实现跨越式增长,从上世纪80年代的1500万吨飙升至如今的1.7 亿吨,使该国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