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涡轮负压局部反循环套磨铣工具
icon
Search documents
盐碱滩上的“石油名匠”——记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石油井下作业技能专家、首席技师赵增权   
Zhong Guo Hua Gong Bao· 2025-06-16 02:29
赵增权,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井下作业技能专家、首席技师。这位从大港油田石油技校走出的"油二代", 扎根渤海钻探试油一线31年,手握39项国家专利。作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石油名匠",他在长 庆、川渝等六大油气田建立的流动专家工作站,累计破解现场难题150余项,被工友们亲切地称为盐碱 滩上的"石油名匠"。 今年"五一"前夕,赵增权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从"门外汉"到"技术通" 1994年,赵增权带着父亲"干工作就得干出个样子"的嘱托,从大港油田技校毕业,一头扎进渤海湾的井 场。初出茅庐的他跟着师傅学操作,却在第一次独立操作时差点跌跟头。不服输的劲头让他白天泡在井 场练实操,晚上躲在宿舍啃《修井工艺》《机械制图》。他记录的20万字的笔记上,写满公式和手绘示 意图,硬是从"门外汉"练成了"技术通"。 2000年,因苏丹项目需要,赵增权前往异国他乡。在45℃的高温里,他遇到了职业生涯最棘手的难题 ——地层漏失严重,传统桥塞磨铣工艺耗时过长。甲方的催单像重锤敲在心上。连续11个昼夜,他反复 研究磨铣工具、参数和磨铣液配方,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摸索,终于成功优化了高速磨铣工艺技术,将 单个桥塞的 ...
研发新工具,解决井下除锈难(工匠绝活)
Ren Min Ri Bao· 2025-05-19 22:01
赵增权在油井操作平台检修仪器设备。 本报记者 李家鼎摄 "泵送式可回收管柱内壁除锈工具"示意图。 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供图 【绝活看点】 从业31年来,赵增权围绕井下作业难题创新攻关,研发出一批解决生产现场难题的工艺工具。他带领团 队发明的"泵送式可回收管柱内壁除锈工具""涡轮负压局部反循环套磨铣工具",解决了石油开采、油管 维修过程中锈皮卡井、套铣产生的碎屑易卡钻等难题。2025年,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渤海湾畔,大港油田生产繁忙,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首席技师赵增权带领徒弟们刚刚完 成"旋钮式液压钳安全操作手柄"的首次试用。"通过将液压钳装到手柄上,手柄使用起来更轻松,还不 会夹手。"一名油井工竖起大拇指夸赞说。 200多平方米的作业现场,每走几米就能看到赵增权的发明,小到固定油管的地铆,大到通井时防止泥 浆外溢的芯轴……但要说最让他感到自豪的发明,却在井下。 "长久以来,油管生锈是困扰石油开采井下作业的难题。"赵增权说,油管入井后,受多重因素影响,会 出现内壁生锈、锈皮脱落,极易导致事故发生。据统计,石油井下发生工程事故的诱因中,"锈皮脱 落"占比达六成以上。 "让除锈装置在油管里'坐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