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

Search documents
“一江春水”和“八千里路”的启示
Ren Min Ri Bao· 2025-09-17 22:22
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海报。 金 涛供图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和《八千里路云和月》,聚焦抗战中的风云儿女和命运浮沉,既延续了上世纪 30年代左翼电影洞察社会的传统,又融合了对战争及人性的深刻反思,因其人文关怀和艺术成就,至今 仍被视作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的代表。 两部影片时空跨度宏大。时间上,记录了从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到抗战胜利后的过程,中间还穿插了真实 的战争纪录片;空间上,再现了从前线到后方的全方位。《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普通平民视角的横轴, 顺着逃难人群的溯江而上,走过上海、武汉和重庆三座城市;《八千里路云和月》取知识分子视角的纵 轴,跟随战地服务剧团转战南北,走过苏州、徐州等重要战场,交汇点是上海。 《一江春水向东流》勾勒了工人、农民、商人等各个阶层"苟全性命于乱世"的挣扎,尤其对沦陷地区生 民的苦难有深刻描摹。《八千里路云和月》表现了演剧队鼓励军民合力抗日和农民要求抗日的愿望,又 表现了国民党军一路抵抗却节节败退的事实。两部片子的结尾都振聋发聩。《一江春水向东流》借吴茵 扮演的母亲,发出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啊"的质问。同样,《八千里路云和月》也未给出明确答案,而是 让观众直面"如何重建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