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旱小麦品种

Search documents
夏粮丰收在望 农业技术进步立了大功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6-30 18:00
滴灌本来是以色列率先使用的农业节水技术,新疆较早开始引入,一开始是用在经济作物上,现在大田 作物也在使用,这得益于我国强大的制造能力,让滴灌成本大幅下降,普通农田使用起来也有了性价 比。 滴灌需要地下水源配合,还有些区域为丘陵地带,干旱且没有灌溉条件,就需要种植耐旱农作物,当地 培育出耐旱小麦品种,其根系可达3米以上,远超普通小麦。 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沙化盐碱地,今年农户种植的冬小麦亩产达到700公斤。这种地块有机质 含量低,风蚀沙化严重,保水保肥能力差。技术人员选择抗旱、耐盐碱的小麦新品种,然后通过播种期 缩行增密、全程水肥一体化管理,实现了小麦高产。 近年来种田大户日渐增多,种田大户更愿意采用节省劳动力的机械化耕作,增加投资采用新技术,听取 农业技术人员的建议,采取积极措施消弭天灾影响。粮食稳产增产离不开我国庞大的农业技术服务群体 的帮助,以及我国生产制造能力的提升,这些均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比较优质的环境。 夏收已接近尾声,今年有望再迎一个丰收年。丰产的背后,离不开农业技术的进步,包括灌溉技术、育 种技术、农业专业技术服务能力的提升。 传统农业收成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近些年,国内一些地方干旱天气不断 ...
科技追“丰”正当时 打赢“三夏”关键仗
Ke Ji Ri Bao· 2025-05-21 01:23
原标题:科技追"丰"正当时 打赢"三夏"关键仗 夏收、夏种、夏管是全年粮食生产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小满将至,正是"三夏"农忙时节,全国广 袤的田野间,处处可见忙碌的"三夏"生产场景。 连日来,甘肃、河南等北方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面对严峻挑战,各地因地制宜,利用良种 良法、智慧水利、水肥一体化等农业科技,在夏播夏管、防灾减灾中持续发力,为秋季丰收奠定坚实基 础。 科技"组合拳"助力抗旱保丰 "我这几年种的是洛阳市农林科学院提供的耐旱小麦品种,能够减少损失。"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韩 城镇种植大户麦海伟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宜阳县属豫西旱作区,是受此次旱情影响较大的区域。早在20多年前,洛阳市农林科学院就开始为 该旱作区选育适合的小麦品种。"从表面上看,耐旱小麦往往株高更高。而最大的区别藏在地下,以'洛 旱22'为例,其根系能够达到3米以上,远超普通小麦。"洛阳市农林科学院小麦所副所长吴少辉说。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白马坡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 事长徐永杰托管和流转了1.8万亩土地,他对今年的收成充满信心,"多亏了高标准农田,现在灌溉条件 非常便利,我们已经浇过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