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编蜻蜓冰箱贴

Search documents
博物馆喊年轻人“做文创” 拉满情绪引领价值
Zhong Guo Qing Nian Bao· 2025-05-17 04:04
5月4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的研学活动中,孩子们在制作草编蜻蜓冰箱贴。中青报·中青网见 习记者 陈宇龙/摄 大学毕业之前,浙江姑娘徐琳艳习惯在不写论文的日子里反复去一个地方:成立了96年的浙江省博物 馆。在博物馆界,它有很多醒目的"坐标":良渚文化玉琮之首"玉琮王"、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的前 半卷…… 徐琳艳到浙博,却是为了"做手工"。这几年,她收获了各种亲手制作的"文创":亲手修复的陶瓷碗、依 据传统工艺流程自制的油纸灯笼、螺钿胸针……她见到了这家博物馆在10万余件藏品以外的维度。 美国博物馆学家妮娜·西蒙将这样的场景描述为"参与式博物馆"——一个观众能够围绕其内容进行创 作、分享并与他人交流的场所。早在2010年,妮娜·西蒙在其著作里就前瞻性地发问:"文化机构怎样才 能重建与公众的联系?"时至今日,博物馆通过文创产品链接公众已经成为共识,文创被视为"博物馆最 后一个展厅"。 河南博物院文创办主任宋华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现在业内普遍认同"博物馆是有必要做文创的", 在数年探索中,该馆文创经历了"基础文创""五感体验""动态文创"到"立体文创"的迭代升级。 从事博物馆教育工作多年的李思琪说,如何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