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考古盲盒
icon
Search documents
博物馆喊年轻人“做文创” 拉满情绪引领价值
5月4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的研学活动中,孩子们在制作草编蜻蜓冰箱贴。中青报·中青网见 习记者 陈宇龙/摄 大学毕业之前,浙江姑娘徐琳艳习惯在不写论文的日子里反复去一个地方:成立了96年的浙江省博物 馆。在博物馆界,它有很多醒目的"坐标":良渚文化玉琮之首"玉琮王"、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的前 半卷…… 徐琳艳到浙博,却是为了"做手工"。这几年,她收获了各种亲手制作的"文创":亲手修复的陶瓷碗、依 据传统工艺流程自制的油纸灯笼、螺钿胸针……她见到了这家博物馆在10万余件藏品以外的维度。 美国博物馆学家妮娜·西蒙将这样的场景描述为"参与式博物馆"——一个观众能够围绕其内容进行创 作、分享并与他人交流的场所。早在2010年,妮娜·西蒙在其著作里就前瞻性地发问:"文化机构怎样才 能重建与公众的联系?"时至今日,博物馆通过文创产品链接公众已经成为共识,文创被视为"博物馆最 后一个展厅"。 河南博物院文创办主任宋华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现在业内普遍认同"博物馆是有必要做文创的", 在数年探索中,该馆文创经历了"基础文创""五感体验""动态文创"到"立体文创"的迭代升级。 从事博物馆教育工作多年的李思琪说,如何把 ...
传统元素变身时尚爆款 “吸睛”小文创带动"文旅+"大市场
Yang Shi Wang· 2025-05-06 12:36
央视网消息:考古盲盒风靡全网,一枚冰箱贴潮流拿捏。这个"五一"假期,各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已成为游客"打卡"景区的新风尚。从早期 的古镇标配"草帽、真丝绣花手帕、木梳",到如今各地独具匠心的文创设计,不断更新的旅游纪念品在口袋里、舌尖上、服饰间搭建起中华传 统文化的"移动展厅"。这个假期,哪些文创产品成为游客的"心头好"?它们背后又有怎样的文化故事?我们先到山西大同看一看。 流光溢彩的琉璃冰箱贴也是文创爆款之一。它巧妙地将传统珐华彩工艺与现代几何设计相融合,以古城墙、辽金建筑等大同标志性元素为 蓝本,通过精湛的工艺将这些宏伟壮观的建筑浓缩成一个个精致的艺术符号。 湖南博物院四楼的博物馆公园也是游客争相打卡的地方,在这里不仅可以买到有文物元素的冰箱贴、地毯、艺术喷画等兼具实用与趣味的 文创产品,还能把"文物"吃进肚子里。 在博物馆的甜品店里,素纱单衣、皿方罍、大禾人面纹方鼎等文物被做成了慕斯蛋糕和饼干。其中,最受欢迎的当数淘气小狸猫巧克力慕 斯,它的原型来自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君幸食"狸猫纹漆食盘,小狸猫就好像是从文物中跳脱出来,活灵活现、非常讨喜。 大同古城文创走红 传统元素变身时尚爆款 这个假期,在山西大同 ...
“五一”假期,超百场文博活动带你“穿越古今”
Zheng Zhou Ri Bao· 2025-04-27 01:01
本报讯(记者 左丽慧)"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者的共同节日,也是致敬匠心、传承文化 的重要时刻。今年"五一"假期,郑州市各大文博场馆以"劳动铸就文明"为主题,为市民和游客奉上一场 跨越古今的文化盛宴,包括主题展览、特色展演、工匠技艺体验、劳动主题研学等百余场活动,带广大 市民和游客在博物馆中感受劳动的价值与荣耀,体验劳动的乐趣。 丰富展览解码文明基因 科技赋能沉浸体验 作为早商王都的郑州商城曾发生过哪些动人的故事?汉代冶铁"高科技"是如何诞生的?……为了让 观众深入体验郑州历史切片中的多样魅力,4D影院、MR眼镜等也运用到各大博物馆的参观体验活动 中。 据了解,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推出的"MR冶铁工场"体验,观众佩戴混合现实眼镜即可目睹汉 代"炉火照天地"的壮观景象;VR大空间、考古盲盒等互动项目,让文物"活"起来。 古代先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守护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专家研究 表明,裴李岗文化时期,社会已有明确分工,男子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渔猎劳动,女子则主要从事粮食 加工和家务劳动。裴李岗时期人们会用到哪些生产工具?在郑州博物馆,石斧、石锛、石锄、石铲、石 镰、石磨盘和石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