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资管计划

Search documents
券商私募资管存量规模回升至5.43万亿元 单月增量破千亿元
Zheng Quan Ri Bao· 2025-06-25 16:21
当前,券商资管业务正加速向主动管理本源回归,通道业务出清进程持续推进。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券商私募资管产品存量规模回升至 5.43万亿元(包含资管子公司,不包含私募子公司),不仅扭转了自今年2月份以来的下降趋势,且仅4 月份单月的规模就增加逾千亿元。其中,以主动管理为核心的集合资管计划规模占比已提升至 54.07%,反映出券商资管业务在结构优化和主动管理转型方面取得了持续成效。 主动管理能力持续提升 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力度规范资管行业,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旨在打破刚性兑付、消除多层嵌 套、规范资金池业务等,从而引导资管业务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在政策的推动下,券商 持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私募资管产品结构优化进程显著加速。 从具体数据来看,截至4月末,券商私募资管产品存量规模为5.43万亿元,较3月末增加1094.96亿元。其 中,以主动管理为代表的集合资管计划规模增至2.93万亿元,较3月末增加1127.94亿元,增幅为4%,占 券商私募资管总规模的比重为54.07%,已成为业务增长的核心支柱;以通道业务为主的单一资管计划 规模为2.49万亿元,较3月 ...
清盘容易续命难集合资管计划徘徊在“十字路口”
Zhong Guo Zheng Quan Bao· 2025-06-04 21:16
● 本报记者 魏昭宇 "本来以为我们的集合资管计划可以延长存续期,但最终申请还是没有通过。"一位来自券商资管的基金 经理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规模小、业绩不理想,可能都是申请没有通过的因素。如果我们公司的 公募化进程一直停滞不前,那未来可能有更多集合资管计划面临清盘。" 近日,又有一批券商或券商资管旗下的集合资管计划徘徊在"十字路口"。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有的产 品因变更了管理人不再受续存期限的限制,有的产品因成功延长存续期而获得了几个月的喘息机会,也 有的产品因"转私"失败或延长存续期失败而不得不进入清盘程序……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些集合资管计划的存续与否主要取决于三大核心要素:首先是资质条件,需具备公 募牌照或达成合作机构安排;其次是底层资产质量,标准化程度高的资产更易于延续运作;最后是客户 构成,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产品在协调处置上更具灵活性。 延期受阻 无奈清盘 "券商旗下的集合资管计划,也叫参公改造大集合产品,一般都会设定三年的运作期,如果到期时不能 转成公募产品,一般都会选择申请延期。"一位业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 但并非所有的集合资管计划最终都会选择延期。以5月25日方正证券发布的公告为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