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JAKA Lumi
icon
Search documents
具身智能面向真实场景加速落地 节卡机器人携具身智能平台JAKA Lumi亮相WAIC
记者在现场看到,JAKA Lumi化身讲解员,一边自我介绍,一边手眼脚协同,精准区分不同品类玩具, 将其送到观众手上,还能原地跳舞。 节卡机器人创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上海,是一家聚焦于新一代协作机器人本体与智慧工厂创新研发的 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在驱控一体化、一体化关节、拖拽编程、无线互联等技术应用上取得多项创新性 成果。公开资料显示,节卡机器人已在全球部署了逾万台机器人,服务于汽车、电子、半导体等全球知 名品牌的生产线。 据了解,从2024年开始,节卡机器人利用自身在机器人本体上的关节一体化和产业化优势,以及软硬 件、算法整合能力,先后推出了K系列具身智能家族,包括双臂人形JAKA K1、足式人形JAKA K1L, 轮式人形JAKA K1W和具身平台JAKA Lumi,覆盖即时数采、模型训练、商用场景、非结构化工业环境 到移动作业场景。 "节卡机器人是协作厂商中较早研发人形双臂机器人的企业,2024年,JAKA K系列产品已实现300多台 的小规模商用落地,涉及科研教学、数采训练、柔性智造等领域,目前也已与部分汽车产业链企业就人 形机器人应用展开场景测试与验证,探索机器人在真实场景下的工艺融合、场景适配 ...
揭秘2025中国工博会机器人展,展品亮点抢“鲜”看!
半导体芯闻· 2025-07-21 10:44
2025中国工博会机器人展以 "具身工业・智领未来" 为主题,汇聚全球超 500 家知名企业,在 56000 平方米的广阔空间里,即将为大家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机器人技 术与应用的视觉盛宴。 想知道有哪些展品将颠覆你对机器人的认知吗?是能在复杂工业环境中灵活作业,精准度达到亚毫米级的新一代高精度柔性机械臂?还是具备多模态交互能力,能在 家庭陪伴与工业场景中无缝切换的人形机器人?又或是 AI 视觉引导下,高效完成分拣任务,大幅提升物流效率的智能分拣方案? 现在,就跟着我们的脚步,提前解锁这些亮点展品,一同窥探机器人产业的未来新貌。 协作先锋:开启人机共舞新时代 在 汽车零部件组装车间,有一些大型部件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组装。TM6S 协作机器人以其长达 1800mm 的超长臂展,轻松够到远处的零部 件。而机身仅 35.5 公斤的重量,又能在狭窄的空间里灵活移动。它保证了高重复精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装配工人,准确无误地完成每一次组装 动作,为生产线的高效运行提供保障。 05 遨博:碳纤维复合机器人 01 ABB:协作机器人PoWa PoWa是一款为速度、协作和效率而打造的紧凑型协作机器人。其工业级速度高达5.8 ...
电新公用环保行业周报:山东广东出台136号文配套细则,装机及电价预期逐步明朗-20250518
EBSCN· 2025-05-18 14:43
2025 年 5 月 18 日 电力设备新能源、公用事业、环保 山东广东出台 136 号文配套细则,装机及电价预期逐步明朗 ——电新公用环保行业周报 20250518 电力设备新能源 买入(维持) 公用事业 买入(维持) 环保 买入(维持) 作者 分析师:殷中枢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8040004 010-58452071 yinzs@ebscn.com 分析师:郝骞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0050001 021-52523827 haoqian@ebscn.com 分析师:陈无忌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2070001 021-52523693 chenwuji@ebscn.com 分析师:宋黎超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3060001 021-52523817 songlichao@ebscn.com 分析师:和霖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3070006 021-52523853 helin@ebscn.com 联系人:邓怡亮 021-52523802 dengyiliang@ebscn.com 行业与沪深 300 指数对比图 -40% -20% 0% 20% 40% 2024/ ...
不足8万!节卡JAKA Lumi 颠覆行业:全场景具身智能平台首发预售,开启一站式选购时代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5 11:10
《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报告》预测, 2030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2326.3亿元,复合 年增长率达64.18%, 应用场景有望快速从实验室延展到工业制造、医疗护理、家庭服务、养老陪伴等领 域。 虽然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传统具身智能解决方案大规模普及仍普遍存在三大"拦路虎"。 一是部署周期长。 开发者需要自己采购移动底盘、相机、机械臂等部件"攒机",但因为采购量不大,很难 满足定制需求,交付周期和软硬件搭建周期相对较长。 二是价格高 。 具身智能开发者 需要独立采购大量部件 , 单套投入 动辄十多万元 , 叠加 市面上 完善 的 整机产品 相对 稀缺 , 样机申请困难、产品到货周期长 , 使得具身智能开发者 无法 开展 批量化 、 大规模研究 训练 。 三是市场上缺乏 软硬一体 的具身智能体 , 开发者购买 各类功能 硬件后,如果希望实现数据采集、大模 型训练部署等能力,大多仍需要自主调用接口,开发相对应软件和算法,适配和集成难度高,开发耗时耗 力。 以服务场景的具身智能为例,一套具备基础导航与抓取能力的具身智能系统售价 动辄 20 多万元,且需额 外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二次开发 。 此外,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