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新”政策扩围拉动消费电子,卓翼科技等消费电子上市公司或迎发展机遇
证券时报网· 2025-01-07 01:24
1月3日,发改委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明要加力扩围实施"两新"工作,要点是大幅增加支持"两新"的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将设备更新支持范围扩大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实施手机等 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给予补贴。 无论是国务院2024年3月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还是国家发改委、财 政部2024年7月联合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均未将手机等 消费电子产品纳入在内,对消费电子产业的支持力度不大。但随着此次"两新"政策扩围,将手机、智能 穿戴等消费电子产品纳入其中,意味着很快会有新一轮手机等消费电子的国补方案落地,这可能是2025 年国补的核心增量,也是2025年财政政策的核心增量之一。 公开信息显示,卓翼科技是国内领先的一站式3C、IoT产品方案提供商,主营业务包括网络通讯、消费 电子以及智能硬件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制造,产品包括能穿戴、智能家居等。 2024年以来,在智能手机、智能穿戴、IoT等消费电子市场复苏的带动下,卓翼科技的业务量显著提 升。卓翼科技曾在互动易表示,公司今年以来明显感觉到 ...
普利制药造假祸及中小投资者 应继续加强对中介机构问责
证券时报网· 2025-01-07 01:24
每经评论员 王砚丹 近日,普利制药(SZ300630,股价7.72元,市值34.88亿元)发布公告称,经调查,证监会认定公司通 过虚构成品药和原料药销售业务等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2021年和2022年虚假记载的营业收入共计 10.31亿元,虚假记载的利润总额合计6.95亿元。自1月7日起,普利制药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 警示。 对于普利制药的中小投资者而言,这一消息无疑是晴天霹雳。一旦退市程序启动,如何保护普通投资 者,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将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首先,针对普利制药2021年和2022年年报中的虚假记载,证监会已对公司时任董事长等直接负责的管理 人员以及时任总会计师、时任监事会主席等其他直接责任人进行了处罚。然而,对于相关中介机构的责 任,尚未有明确说法。笔者查阅资料发现,普利制药的上述年报均由审计机构出具审计报告。同时,由 于公司2020年进行了非公开发行,券商投行对其2021年至2022年的运营情况进行了持续督导。对于这些 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背书"的中介机构,监管部门应彻查其是否存在未勤勉尽责、未严格把关等情况。 其次,应进一步强化投资者赔偿救济机制的宣传。近年来,退市过程 ...
拓维信息、浪潮信息等15股获融资净买入超500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1-07 01:18
证券时报网讯,Wind统计显示,1月6日有1338只个股获融资净买入,净买入金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有 63股。 其中,15股获融资净买入额超5000万元。 拓维信息获融资净买入额居首,净买入1.49亿元;融资净买入金额居前的还有浪潮信息、沪电股份、贵 州茅台、胜宏科技、鑫科材料、沃尔核材等,净买入额分别为9805.87万元、9080.59万元、8232.46万 元、7876.89万元、7285.63万元、5782.1万元。 校对:陶谦 ...
中信证券:CES 2025关键词为“AI加速落地” 建议关注在AI手机等卡位核心环节的产业链公司
证券时报网· 2025-01-07 00:52
建议关注在AI手机、AIoT(眼镜、智能家居等)、AI PC、机器人等卡位核心环节的产业链公司。 证券时报e公司讯,中信证券研报表示,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25)将于2025年1月7—10日在拉 斯维加斯举行,预计将吸引超过13万名参会者,其中来自中国的参展商有1300余家,创历史新高。 每年初的CES展会是硬件产品的重要展示平台,对于行业发展趋势有较强的指引作用,中信证券认为 CES 2025关键词为"AI加速落地",在大模型理解及交互能力快速提升+对外API调用成本快速下降的背 景下,AI端侧落地有望百花齐放。 ...
中信证券:氧化铝拐点或至 看好铝板块投资价值
证券时报网· 2025-01-07 00:51
证券时报e公司讯,中信证券研报表示,供需格局缓和叠加事件催化推动氧化铝价格显著走弱。 展望2025年,氧化铝价格中枢料将下行;供给约束强化叠加需求改善预期,铝价弹性仍然可期。 看好吨铝利润拉阔以及分红和估值逻辑驱动下的铝板块投资价值。 ...
银河证券:关注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领域的投资机会
证券时报网· 2025-01-07 00:50
2)低空经济:政策支持低空经济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议关注低空经济产业链关键环节,包括 低空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保障和应用服务等。 证券时报网讯,银河证券研报称,1)人形机器人:AGI理想载体,产业化渐行渐近。 人形机器人(或泛指具身智能机器人)为AGI理想载体,是未来成长大赛道,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处于 从0到1量产关键期,仍属于主题投资阶段,降息政策带来流动性宽松或带动AI、人形机器人等科技成 长板块在流动性宽松背景下估值抬升。 校对:苏焕文 ...
国泰君安:粮价拉动需求 种业供需格局改善
证券时报网· 2025-01-07 00:42
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加快推进种业振兴。 2)内力提升:技术提升、政策完善推动种业振兴。 二、粮价拉动需求,制种面积降低,种业供需格局改善。 1)粮价有望上涨:2024年玉米等粮食价格走低,随着进口缩减需求改善,粮价有望上涨拉动种子需 求。 2)制种面积下降:2024年玉米制种面积下降明显,玉米种子库存量降低。 证券时报网讯,国泰君安研报称,一、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种业是农业"芯片"强国根基。 1)外部挑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种业振兴。 三、收并购加速,技术门槛抬高,头部种企做大做强。 1)国家支持种业企业做大做强,把扶优企业摆上种业振兴行动的突出位置,利好政策频出。 2)头部企业收并购进行时,扩品拓区持续推进。 3)转基因技术应用推动种业格局进一步改善,品种竞争力强、技术储备领先的公司有望受益。 校对:陶谦 ...
车企驶入“人形机器人”赛道的背后
证券时报网· 2025-01-07 00:42
车企不仅造车,也开始造机器人了。 当前,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跨学科、多领域融合的特点越来越突出。未来产业是多种技术和学科 交叉融合发展的结果,也必然需要多领域的支撑和多元创新主体的合力。 创新不问"出身",跨界是很多产业发展壮大的必然。 就拿新能源汽车来说,我们在十几年前很难想象,将来有一天,市场上购买的汽车不仅来自传统车企, 也会来自手机厂商、互联网品牌。今天,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已经超过1000万辆,在三电系统、智能 驾驶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造车"新势力"的跨界,以及整个产业体系的合作。 有机构预测,2026年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到2035年,这一数字或将增长到3000 亿元,庞大的赛道蕴藏了无数可能性。抓住技术革新的机遇,不仅要靠机器人产业自身的升级,更需要 把圈子做大,通过软件、能源、汽车等多领域的多点开花,合力突破关键技术,构建丰富的应用场景。 创新也讲究接续,新旧动能转换需要跑好"接力赛"。 以人形机器人为例,产业的发展不仅开辟新赛道,也将有利于让我国在电子、装备、新能源等领域的优 势得到巩固和延续,在发展未来产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做强既有的优势产业,增强产业 ...
九洲集团:锚定智能制造装备与综合智慧能源,开创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证券时报网· 2025-01-07 00:34
多点布局,拓展新能源开发新蓝海 作为区域民营绿电领域的领先企业,九洲集团以技术创新和全产业链布局为驱动,致力于为"双碳"目标 贡献绿色智慧,推动高质量发展。目前,公司业务涵盖智能配电设备制造、新能源开发与运营以及综合 智慧能源解决方案。 近年来,九洲集团将业务重点聚焦在资源、环境、气候、可持续发展上,依托三十年积累的电气领域核 心技术与经验,公司累计开发新能源电站装机容量超2GW,并形成"产品+工程设计+总包建设+运营维 护"的现代智能制造模式。 不仅如此,九洲集团积极依托黑龙江优质风光资源,稳步推进新能源电站开发与运营,并在全国多省范 围内拥有新能源电站项目。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自持及在建新能源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04GW,另 有2-3GW储备项目正在规划开发。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2025年将以"双碳"工作为引领,继续协同推 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作为深耕电气设备行业30余年的老牌企业,九洲集团(300040.SZ)积极响应政策号召,通过深耕电气 设备制造与新能源领域转型,正在实现从传统制造企业到智能制造装备与综合智慧能源服务商的蝶变, 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注入源 ...
中信证券:未来更多的AI投资机会将会发生在中国市场
证券时报网· 2025-01-07 00:33
证券时报e公司讯,中信证券研报称,2024年12月27日,OpenAI发布公告称计划将旗下营利性公司转化 为公共利益公司,引发资本市场和产业界高度关注。 一直以来,OpenAI由"非盈利组织"控股"有限利润公司"的做法,都是业内高度关注的非典型架构。 本次变化,原"有限利润公司"OpenAI Global经过系列调整,化身为"公共利益公司"PBC,与竞争对手 Anthropic、xAI一致。 研报认为,本次组织架构调整便于公司实现盈利和对外融资,亦有助于公司积极开展微软之外的合作, 如拓展谷歌云合作。 总体看,伴随AI向产业纵深演进,2025年人工智能企业的模型能力将调升到新高度,人才竞争、资金 竞争愈演愈烈,但同时亦有机会迎来市场份额和收入的快速增长期。 过去两年美国AI公司的超额收益显著,中国AI公司快速跟进,研报判断,未来1—2年,全球AI投资机 会有望从美国资产向中国公司迁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