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震预测
icon
Search documents
可视化模型为地震预警开辟新路径
Xin Hua She· 2025-06-18 07:38
在分析了26种不同的模拟地震情境后,研究人员发现破裂速度与断裂能(即"撕裂"或"裂开"材料所需的 能量)之间的关系符合线弹性断裂力学的预测。他们的计算机模拟不仅成功再现了实验中的缓慢和快速 地震过程,还在破裂速度、应力下降幅度和光透过率等多个维度与预测结果高度吻合。地震周期中接触 面积的变化会影响诸如电导率、渗透率和地震波透射率等多种可测物理属性。因此,持续监测这些间接 指标,有望揭示断层的行为变化。 这项研究结果揭示了一个长期隐藏的联系:标准地震模型中使用的经验性"状态变量",其实正对应着断 层面之间的实际接触面积。这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震科学领域第一次对这一关键数学变量给出物 理解释。 这一发现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可能为现实世界的地震预测带来突破。未来,监测断层真实接触状态的 物理属性可能成为短期预警系统的关键。(完) 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介绍说,当两个粗糙表面相互滑动时,实际上只在极小的、孤立的接触点接 触,总接触面积只占整个表面的一小部分。而这一用肉眼无法看到、但可通过光学方法测量的实际接触 面积,正是控制地震行为的关键状态变量。 借助透明的丙烯酸材料,研究人员在实验室"真正看到"了地震破 ...
防震减灾保安全,避险要点须牢记
Ren Min Ri Bao· 2025-05-12 22:21
地震是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威胁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12日,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举行新闻发 布会,介绍地震安全知识和防震减灾工作。 地震是什么? 曾多次参与地震救援工作的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特勤支队高米店站站长潘照虎提醒,如果不幸被困废墟 当中,首先要争取利用废弃的建筑构件、坚固的家具等搭建一个安全空间,紧急处理自己的伤情,收集 食物和水,包括高湿度的空气以及金属管道的冷凝水来延长生存时间。其次要保持积极的求生心态,虽 然面临巨大的恐惧和心理压力,但一定要保持冷静,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最关键的是要有效地发出 求救信号,等待救援时不要盲目大声呼救,要合理分配体力,利用砖块、钢筋等身边可用物体有节奏地 敲击墙壁、金属管道等,以便救援人员识别和发现。 平时怎么防? "养成良好的备灾习惯,做好家庭应急准备,是守护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 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表示。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全球每年大概发生几百万次地震。目前,人类还没有完全掌握地震形成的机理, 地震预测也仅处在探索阶段。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占全球7% 的国土上发生了全球33%的大陆地震,约57%的人 ...
地震怎么防?遇到怎么办?这场发布会详细解答
Xin Hua Wang· 2025-05-12 12:04
地震预测是对可能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进行估计和推测的行为;地震预报是政府按照程序对可 能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等信息进行发布的行为;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之后,抢在破坏性地震 波到达之前的几秒至几十秒,向目标地区的公众发出警报和提示的行为。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题:地震怎么防?遇到怎么办?这场发布会详细解答 新华社记者魏弘毅、周圆 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地震有怎样的致灾规律?遇到地震应当如何应对?应急管理部 和中国地震局于12日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地震安全知识和防震减灾工作。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占全球7%的国土上发生了全球33%的大 陆地震,约57%的人口、51%的城市和58%的国土位于地震高风险区。 基于特殊国情,公众掌握地震防御相关知识尤为必要。针对地震预测、预报、预警,中国地震局监测预 报司司长王行舟作出讲解。 "被困废墟当中,首先要利用废弃的建筑构件、坚固的家具等,尽可能搭建安全空间。"潘照虎表示,要 尽可能收集到食物和水为自己创造生存机会,新鲜尿液也可作为应急使用。 "概括起来,地震预测是研判风险,地震预报是震前提醒,地震预警是震时警 ...
地震预警如何发布?预测、预报、预警有何不同?一文读懂
Yang Shi Xin Wen· 2025-05-12 05:11
今天(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今天上午,应急管理部和中国 地震局共同召开发布会,向公众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提升基层的组织、动员和行动能力,提升公众防震避险和自救互 救能力非常重要。 应急管理部新闻宣传司司长 申展利:我国占全球7%的国土上发生了全球33%的大陆地震,约57%的人口、51%的城市和58%的国土位于地震高风险区,近年 来,我国加强地震灾害风险识别和防范,防震减灾抗震救灾的能力不断提高。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司长、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 王行舟:通常这类地震伴有较强烈震感,甚至有可能造成破坏,我们会做精准推送,用红橙黄蓝区分 由强到弱的地震预警级别。一般来说,我们只给可能有破坏或震感地区发预警信息,比如河北发生地震,我们就会对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区发布预警信 息,而不会"无差别"地向全国进行推送。 相关负责人提醒,收到地震预警说明地震已经发生,地震的预测、预报、预警是不同的概念,最主要的区别在时间上。 发布会上介绍,当发生预估震级大于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