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需求不足

Search documents
对话经济学家李迅雷:当 “买不起” 成为过去
晚点LatePost· 2024-05-23 03:07
不停在周期,向常识求解。 文丨龚方毅 编辑丨黄俊杰 2018 年,中国许多一线、新一线城市的房价涨到了 2006 年的五、六倍甚至更多。李迅雷又写了 《买自己买不到的东西》 。认为 "房价泡沫早晚会破裂" 的他不再建议配置房地产,但建议继续投 资那些依旧供不应求、真正稀缺的标的。比如专利技术买不到,但可以买相关的科技类上市公司; 平价茅台酒买不到,但可以买茅台股票;购汇实行额度管理,但可以买黄金对冲风险。 这两篇文章里的观点,都是他根据中国经济周期和结构变化所做的判断。2006 年,中国经济蓬勃发 展,日用商品在中国不再短缺,甚至有些过剩,但资本依然短缺。基于财富趋向集中、价格不菲的 稀缺资源会越来越贵的判断,李迅雷建议多数人 "倾囊甚至负债投入",而不是等存够钱,这样才会 有更为丰厚的回报。 当年在一二线城市买了房、投资了茅台股票的人获得远超收入增长所带来的回报,真正享受到了改 革开放的巨大红利。到 2018 年,商品和资本都已经过剩,中国也经历了 "去产能""去库存" 的供给 侧改革,李迅雷因此建议将投资集中在供给更有限的 "买不到" 的核心资产。 如今,随着经济形势变化,李迅雷和他的研究也到了 "供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