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万物有灵
icon
Search documents
(文化中国行)鄂伦春篝火节:寻迹古老部落 解码千年图腾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9 01:50
"篝火节对于鄂伦春族来说像春节一样。"18日一早,年轻的鄂伦春族青年莫日根穿上奶奶做的新衣,跨 上马背,前往甘河边的篝火节活动现场。 内淑梅说,为了准备篝火节,一周前,大家就开始晒肉干、酿蓝莓酒。 "节日这天,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一年来的丰收和喜悦;共同制作柳蒿芽、肉粥、手把肉、红柳大串等 传统美食;开展拉棍、拔河、颈力赛等民俗体育项目。"内淑梅望向远远的高山轻轻地说,欢度篝火节 印在鄂伦春族人的基因里。 鄂伦春族与鄂温克族、达斡尔族构成中国三少民族。17世纪中叶前,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贝加尔湖以 东、黑龙江以北,直到库页岛的广大地区,17世纪中叶后,他们逐渐南迁到大、小兴安岭地区,过着游 猎生活。 7时许,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境内的甘河河畔已经"扎"满了人,鄂伦春各流域部落族 人穿着节日的盛装,按顺序支好"仙人柱"(鄂伦春族居所),有秩序地安顿下来,支起锅灶,生火煮肉、 烤肉串。 81岁的老猎民内淑梅第一个到场,作为族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当天她带领大家完成祭火仪式。 内淑梅告诉记者,篝火节起源于鄂伦春族狩猎时期对火的生存依赖。"火是取暖、驱赶野兽、加工食物 的核心工具,因此,鄂伦春族信奉火神,认为它 ...
中医的耳穴埋豆,征服东京银座的高级美容院
虎嗅APP· 2025-06-14 13:53
以下文章来源于那个NG ,作者阿珂可 那个NG . 用关注决定视界|复杂世界的策展人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阿珂可 编辑、题图 | 渣渣郡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 貌、故事和态度。 埋耳豆,是个古早的词汇。 还记得在我小学的时候,家长们都急着矫正自家小孩的视力,把一批批孩子送到中医院"贴标"。 在班里,至少有一半耳朵都贴着这种肉色的小胶布。不仅有时会对胶布过敏,每天晚上还要被妈妈强 行挤压穴位,堪比上刑。 当时这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觉得它看起来太丑了。小时候的我认为埋耳豆很丢人,才索性留了好几 年都不露耳的波波头。 价格普遍在2000-4000日元,折合人民币一两百块。花点小钱,就可以让耳朵在一周内都是时尚单 品。耳穴埋豆,由此火遍全球。 而流程也跟咱小时候差不多。 在埋耳豆之前,店员会模仿中医"望闻问切"的手法:先看顾客脸色怎么样,再问最近哪里不舒服、需 要啥样的效果,然后再让客户挑选自己喜欢的耳饰套装。 预热之后,她们就会用一根金属棒使劲怼耳朵的各个角落,美名其曰"测试反应"。有时候顾客疼得一 抽,这叫激活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