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谨

Search documents
记者手记:心有坚守 逐梦太空
Xin Hua She· 2025-07-15 10:27
新华社海南文昌7月15日电 记者手记:心有坚守 逐梦太空 新华社记者宋晨、陈凯姿 15日凌晨,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每一次航天任务都离不开"万人一杆 枪"的协作。发射成功的背后,有这样一群航天人的"坚守",令人动容。 当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的烈焰喷腾而出,观礼人群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丁同才 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曲线。"以首发的心态看待每一次任务,这是我们试验队始终坚守 的信念。每一次任务都是新的挑战,每一次出发都是新的征程。" 翁沈天用亲身经历告诫新人:小到一根保险丝的检查、一句口令的反复纠错、一个简单操作的重复练 习,都要熟记于心。 航天精神最生动的诠释,体现在每一位航天人"追求极致"的严谨中。 "哪怕出现微小偏差,都意味着整个流程要重新验证,一个参数异常就可能需要彻夜进行技术追溯。"中 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刘少华得知自己将加入试验队,能够把参与测试的型号发射升空,自豪之余更多的 是强烈的使命感。那些枯燥的重复确认、繁琐的交叉复核,正是大家共同用汗水浇筑起来的"质量长 城"。 如果说严谨是中国航天接连成功的"法宝",创新则是不断取得突破的不竭动力。 在此次 ...
大模型为何难成为「数学家」?斯坦福等揭示严谨证明中的结构性弱点
机器之心· 2025-06-22 04:26
另一方面,当前主流的大语言模型是在海量自然语言上训练出来的。它们虽然无法直接生成可被形式系统接受的机器检查证明,却在 "非形式化推理" 方面表现出色 —— 也就是说,它们往往能给出看似合理、直觉对路的答案,并模仿人类在解决问题初期的思维方 式。这种能力虽然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形式证明要求,但在探索性的数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 为此,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创新方法:将不等式证明任务拆解为两个 "非形式化但 可验证" 的子任务,即 "界限估计" 和 "关系预测",并基于此构建了第一个奥林匹克级不等式证明基准数据集 ——IneqMath。这一框 架提供了一种介于完全形式化验证与自然语言生成之间的 "中间层",可以逐步审查模型的推理链条,从而判断其是否真正掌握了推理 结构,而不仅仅是在猜测答案。 这正是当前形式化数学所试图解决的问题。近年来,Lean、Coq 等系统为数学提供了严格可验证的推理机制,每一步推导都必须符合 逻辑规则,可被计算机检验。然而,这类系统对语句的表达精度要求极高,建模成本大、自动化程度有限,尤其在面对中学到奥数级别 的不等式问题时,很难做到规模化应用。 使 ...
苏轼景点释义、配图有误?惠州文广旅体局回应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09 07:56
6月7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惠州文旅,指出合江楼景点内苏轼诗句中的"蓬莱方丈"释义存在错误,呼吁尽快修正。记者从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了解到,该局已收到反馈,有关部门正在更改中。 网友:"蓬莱方丈"释义存误,实为仙山代称而非特定人物 网友指出,苏轼《寓居合江楼》诗句"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中的"蓬莱方丈",本意指蓬莱、方丈两座海上仙山。然而,景点介绍牌却将其解释 为"蓬莱仙山修炼的方丈",并据此翻译:"那蓬莱仙山修炼的方丈……一定会浮江而来,与我一醉方休。" 该网友同时呼吁,希望惠州文旅看到之后,组织人员修正,毕竟这是颇具影响力的景点。 6月8日,记者在合江楼二层平台东侧找到涉事介绍牌,截至当日18时,该牌仍维持原状,尚未启动修正处理。 除了释义问题外,有网友指出,原诗首句"海山葱昽气佳哉"用字也存在争议。记者查阅中华书局2021年版《苏东坡全集》,书上用的是"葱昽",而非景点介 绍牌上的"葱茏"。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邓 相携迎此豹。 赤武岂知还漠士 ,自注:岭南万户酒。会有幽人 窩屋 7D 11 - 11 - 海山葱成气佳哉,二江合 *子浮江来。江风初凉睡正美 违,西流白日东流水。楼中老 ...
【科技日报】彭桓武:专门写纸条请年轻人为自己的论文把关
Ke Ji Ri Bao· 2025-06-06 01:09
Core Insights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academic integrity and the courage to acknowledge mistake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s demonstrat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un Changpu and Peng Huanwu [2][3]. Group 1: Contributions of Peng Huanwu - Peng Huanwu, a renowned theoretical physicist,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China's atomic energy science, particularly in the research and theoretical design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atomic and hydrogen bombs [2]. - He received numerous prestigious awards, including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Award (First Class) in 1982 and the Two Bombs and One Satellite Meritorious Medal in 1999 [2]. Group 2: Academic Integrity and Collaboration - Sun Changpu, after discovering an error in Peng Huanwu's paper on quantum Brownian motion, was encouraged by Yang Zhenning to address the issue directly with Peng [3]. - Peng Huanwu's response to Sun's concerns was commendable; he invited Sun to present an academic report and acknowledged the mistake in his paper, emphasizing the shared responsibility of authors and reviewers [3]. - This incident illustrates the necessity of humility and the willingness to correct errors in the pursuit of scientific truth, which is essential for the advancement of knowled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