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起源

Search documents
桑田沧海,根脉永续:说苏州澄湖遗址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9-06 02:13
(原标题:桑田沧海,根脉永续:说苏州澄湖遗址) 文博时空 作者 翟德芳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在大学读书时,张忠培先生给我们讲授新石器时代考古课 程,讲到良渚文化,说这个文化出现了最早的刻符,也就是原始的文字符号,但在哪儿出土的我记不清 楚了。后来,大概在80年代中叶,读考古报告,才知道这个刻符出土于江苏省吴县的澄湖遗址,从此记 住了澄湖这个地名,不过一直也没有看到实物。这次长三角之行,我将澄湖列入必到地点,期望能有实 地考察的机会。 进入江苏,我就开始留意关于澄湖的信息,但在南京博物院没有看到太多有用的资料,到苏州之后,在 苏州博物馆也没有更多的发现,倒是明确了澄湖遗址现在被湖水淹没,已经不存,心中很是失望。但在 山穷水尽之时,却有柳暗花明之喜。在苏州,知道还有一家"吴文化博物馆",距我所住的酒店又不远, 于是前去考察。我本来以为这个"吴文化"是"吴国的文化",却不料人家是"吴地的文化",在这个博物馆 里,我竟然看到了澄湖遗址的专题陈列,真是喜出望外!基于吴文化博物馆的陈列材料,我得以拍到不 少文物的照片,又翻查资料,遂有了本文的内容。 古井遗珍 澄湖本是面积约为45平方公里的湖泊,又名沉湖或陈湖,为古太湖的 ...
安徽双墩遗址揭秘7300年前先民“日记本”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8-17 02:00
在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出土的600多件刻划符号中,涵盖了生产生活、天文历法等诸多领域。 据邵立波介绍,这些符号主要分象形和几何两类:象形符号有鱼、猪、鹿、房屋等;几何符号则有十 字、三角、网格以及类似计数的标记。 "从这些符号中可以窥见当时的生活场景,比如'猪'这个符号的形态变化——头部变小、腹部变 大,可能显示出双墩人已经学会驯养家猪。"邵立波说,出土的碳化稻谷包含野生稻和栽培稻,表明原 始农业正在发展。展柜中还出现了鱼骨、贝壳、网坠,印证了渔猎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原标题:安徽双墩遗址揭秘7300年前先民"日记本" 双墩遗址博物馆近日完成升级改造,面向公众重新开放。"这些刻划在碗底的符号,就像是7000多 年前双墩人生活的'日记本'。"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邵立波指着展柜中的陶碗向记者 介绍说,这些深藏于日常用具底部的印记,默默记录着远古先民的生产与生活。 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7300年,被 誉为"淮河文明之光"。其出土的陶器、石器、蚌器、骨角器等大量珍贵文物以及众多刻划符号,对研究 淮河流域史前先民生活、中国文字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