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

Search documents
广西烟火 | 七洞传家粉蒸鸭
Guang Xi Ri Bao· 2025-06-29 03:02
石磨缓缓转动,粉蒸鸭的故事伴随着一股淡淡的米香,悄然展开。据传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友 谅远征前,为图吉利,令厨师以"蒸"代"征",祈愿征途凯旋。巧手厨师便将肉块裹上米粉与调料蒸制, 蒸肉、蒸鱼、蒸丸子,令将士们食指大动、赞不绝口。这独特的做法也在民间流传开来。 明末清初时,覃学文的先祖覃江相兄弟二人,经商时结识一位湖北商人,在对方家中,他们品尝到 粉蒸肉,被其美味深深吸引,便学会了制作方法。归乡后,他们结合本地"中元节吃鸭"的习俗,制作粉 蒸鸭并推广。从此,粉蒸鸭便在七洞乡落地生根,飘香至今。今年6月,七洞粉蒸肉(鸭)制作技艺入 选了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北之江,是七洞粉蒸鸭味道的根。"韦建作说。七洞乡位于北之江上游,地下溶洞涌出的活水清冽 甘甜,富含矿物质,滋养出颗粒饱满、营养丰富的七洞大米。而养在江畔的鸭子,啄食河中鱼虾小蟹, 练就了一身紧实的筋肉,且无腥味。这方水土孕育的稻米与活鸭,正是成就七洞粉蒸鸭独特风味的乡土 密码。 "传了几百年的手艺,可不能断。叔,您可得把我们都教会啊。"覃学文的侄子一句俏皮话,引得满 屋笑声。笑声中,覃学文的思绪飘回童年夏夜——灶台前,爷爷的白汗衫被蒸 ...
萧山农民画再度“出圈”
Hang Zhou Ri Bao· 2025-06-27 02:42
近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首届中国乡土绘画作品展览复评结果公布,萧山农民画团队 倾力创作的大尺幅作品《舟溯八千载 湖漾中国梦》,经过两次看稿、两次评审成功入展。现在,该幅 农民画代表杭州在上海美术馆正式展出。 此次全国性绘画大赛聚焦"乡土"主题,旨在发掘和展现中华大地上丰富多彩的乡村风貌、民俗风情 与人文精神。 红,是《舟溯八千载 湖漾中国梦》最醒目的色调。这是萧山农民画家献给家乡的史诗,用最贴近 土地的视角,让湘湖八千年的文明在红与绿的交织中苏醒。 在萧山农民书画协会会长陈清华看来,"这是红色血脉的传承。"他谈道,红色亦是对乡土深沉热爱 的表达——土地的红、丰收的喜悦、民俗的炽烈,皆融于这一抹赤诚。 这两年,萧山农民画频频出圈,圈内早已司空见惯。全国最有名的陕西农民画协会就曾点赞萧山农 民画,短短几年时间,每年有200多位学员参加培训,队伍发展那么快。 湘湖畔的跨湖桥遗址,是目前浙江省境内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一艘独木舟的出现, 让湘湖震撼世界。多家权威机构对舟体木块进行碳十四年代测定的结果显示:独木舟距今约8000-7000 年,是迄今为止中国乃至世界发现年代最早的独木舟之一,因此被称作 ...
九十九湾故事多(我家门前有条河)
Ren Min Ri Bao· 2025-06-26 22:00
九十九湾的治理,改变的不仅是环境,更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最热闹的还数端午龙舟赛。龙舟队在湘桥 湖破浪竞渡,鼓声划破天际,引得岸上观众阵阵欢呼。 "小姑娘,你一个湖南人,怎么对闽南文化这么熟悉?"常有游客带着好奇这样问我。我总是笑着指向身 旁流淌的九十九湾:"是这条河教会了我——水能滋养土地,也能连接人心。"河边常有孩子们嬉戏,那 一张张笑脸总让我动容。正是这条河,让我找到了归属,真正融入了这里。 湘桥湖公园。 黄文庆摄(人民视觉) 我是在福建工作的湘妹子,现在是漳州市龙文区湘桥历史文化名村的一名讲解员。我与村子的缘分,还 得从漳州的内河——九十九湾说起。初遇九十九湾,是几年前在其水系末端湘桥湖公园的一次散步。走 在古朴的青石小道,清风拂面,送来草木清香;抬眼望去,河对岸的老房子错落有致。"住在这里的人 该多幸福啊!"我不禁感叹。 那时的我还不知道,眼前这条美丽的河,经历过多少沧桑。"以前的湘桥湖,可没现在这么'水灵'。"村 里的老人回忆,过去的村子是建筑模板生产基地,河道附近都是工厂和鸡舍,水面污染非常严重。 最初,我对九十九湾的了解仅是浮光掠影。这条河由北往南贯穿漳州市主城区。看着如今清澈的河水、 花木扶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