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内部人员贪腐犯罪

Search documents
网络公司用户经理受贿并侵占虚拟货币套现近千万元,被判刑12年
Xin Jing Bao· 2025-05-18 11:05
另外,2016年6月至12月间,被告人石某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被害单位与北京某科技公司合作虚拟 货币的业务中,通过多个贴吧账号将部分虚拟货币变现并转入其控制的个人银行账户,非法占有被害单 位人民币366万元。2021年2月17日,被告人石某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石某某作为公司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 取利益,数额巨大,已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告人石某某作为公司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巨大,已构成职务侵占罪,应与其所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并罚。 最终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石某某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九年;犯职务侵占罪,判处有 期徒刑六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二年。案件宣判后,被告人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审理后裁定驳回上 诉,维持原判。现判决已生效。 法官解析,本案被告人贪腐行为涵盖互联网公司虚拟货币开发、运营、变现"全流程",从项目设计到需 求定义,再到供应商引入及产品落地,并最终导向到收受贿赂,直接侵占虚拟货币后套现,被告人将手 中的权力"变现"到了极致,贪腐金额巨大,也是近五年判处刑期最长的互联网企业内部人员贪 ...
海淀法院:互联网企业内贪腐案中,受贿型犯罪占比最大
Xin Jing Bao· 2025-05-18 10:59
白皮书还提出,在"互联网+行业"新业态模式下,贪腐犯罪手段多样,隐蔽性强。案件中,被告人既有 在招投标、合同签署、项目合作、资金结算等过程中为他人牟取利益,非法收受合作方好处和回扣的传 统受贿方式,也有为他人在平台入驻、内容评级、热搜提报、加V、解封和封禁账号、流量倾斜等事项 中提供便利,为他人获取隐性准入和竞争优势,收受他人钱款的新型"平台权力寻租"受贿方式。 法院建议,应进一步完善涉企业贪腐法律规范体系建设,细化法律规定,明确定罪量刑,统一裁判尺 度,完善涉案财物处理机制。有关部门应转变办案思路,合理界定立案标准,切实做到公、私权益平等 保护,并加强线索核查、取证固证技术手段,靶向解决"互联网+"时代下新型贪腐犯罪在案件侦办中的 难点问题。 新京报讯(记者张静姝)新京报记者获悉,5月15日,海淀法院联合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互联网企业内 部人员贪腐犯罪案件白皮书》及《互联网企业廉洁发展倡议书》,同时举办互联网企业内部人员贪腐犯 罪治理座谈会。白皮书显示,2020年至2024年,海淀法院审理涉互联网企业内部人员贪腐犯罪案件127 件,案件罪名包括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涉案金额共计3亿余 ...
互联网企业贪腐案数量上升:涉案金高至千万,最长刑期12年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16 05:59
互联网贪腐案近三年呈回升态势,贪腐隐蔽性强 对于互联网企业内部人员贪腐犯罪频发的原因,白皮书总结内部成因包括行业资金密集,人员流动快, 利益诱惑大;企业内部扁平化管理、短链路决策加速贪腐滋生;以及"平台软权力"高度自治,引发权力 寻租。 外部原因则是企业贪腐治理社会机制不完善,企业维权成本和现实顾虑。"目前,大部分互联网企业内 部都设置有专业的反腐、监察、内控等团队,如廉政部、职业道德建设部、内审风控部等部门,承担企 业内部的反腐工作,团队成员多数具有司法实务的工作背景,工作的专业性和对司法机关的配合度上较 之传统企业更强。但是,互联网企业内部人员贪腐犯罪较传统企业具有更强的隐蔽性,犯罪链条、资金 流转往往更加复杂,查处难度更高。" 从企业类型来看,127件案件中,互联网"大厂"内部人员贪腐犯罪案件数共93件,占比73%,犯罪金额 共计1.84亿余元,占比60%,个案平均犯罪金额达197万余元。 从部门类型看,127件案件中,涉及公司部门包括采购销售、产品规划、渠道运营、市场管理、用户管 理、内容管理等直接接触和管理平台用户、从事产品运营推广的业务部门,以及技术运维、财务、后 勤、人事等职能部门。 5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