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icon
Search documents
【教育观察】“工匠进清华”:破解产学研脱节的一剂良方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6-09 17:59
近期,清华大学首期"大国工匠人才培训营"结业,220名来自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带着实际课题走进清 华课堂,在院士的指导下攻克技术难关、形成创新成果。这一举措不仅为工匠们打开了知识新天地,也 为高等教育如何服务产业需求提供了生动范例。 结业典礼上,郝吉明院士叮嘱学员要做"顶天立地的实践者"。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这一工程的时代 价值——既要立足生产一线的实际需求,又要胸怀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当更多工匠既能娴熟操作设备 又能创新工艺流程,当更多学者既懂实验室研究又明产业痛点时,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跃升必将获得 更强劲的动能。这场发生在清华园里的"化学反应",值得在全社会持续催化。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这场"强强联合"的探索值得喝彩。中国一汽的杨永修在清华学习期间拿下了5项专利,盾构机操作手母 永奇用人工智能思维优化施工方案,电力工人谢邦鹏破解光伏管控难题——这些成果生动诠释了"理论 联系实际"的力量。当院士的前沿理论与工匠的实操经验相遇,产生的不是简单的加法效应,而是几何 级数的创新裂变。这种培养模式,正是破解当前产学研脱节难题的一剂良方。 更可贵的是,这一工程打破了传统的人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