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工坊

Search documents
巴格其村的“浙江基因”与“新农人”破圈之路
Mei Ri Shang Bao· 2025-07-10 22:18
商报讯(见习记者生晓静)一排排白杨掩映着整洁的农家院落,文化墙绘讲述着丝路的故事,这里是新疆 阿克苏市依干其镇巴格其村。走进村落,果园深处热情洋溢的直播带货吆喝声便悠悠传来。7月7日,钱 塘区农创客发展联合会代表团走进这个镶嵌在南疆的"明星村",亲眼见证了杭州市援疆指挥部携浙 江"千万工程"经验在此结出的硕果——一个"产业打底、生态塑形、文化铸魂"的乡村振兴样板正焕发勃 勃生机。 三链融合 打造乡村振兴新范式 近年来,浙江援疆工作不断深入,巴格其村处处可见"浙江基因"的生动实践。产业链、生态链、文化链 的深度融合,让巴格其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我们这里的智慧果园有2000亩,采用浙江现代农业技术后,红枣优果率能足足提升30%。"小泽是当地 最早学习并引入浙江现代农业技术的农户,谈起这些他喜上眉梢。 得益于"千万工程"的宝贵经验,巴格其村不仅建成了垃圾处理站和污水处理设施,还大力推广绿色生产 方式,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更令人欣喜的是,村里深入挖掘"西域36国"文化资源,成功打造了民宿集 群和文创市集,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据统计,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 的快速增长,还实 ...
上城:丁兰街道“兰创荟”助力就业突围
Hang Zhou Ri Bao· 2025-07-10 02:26
7月9日,丁兰街道"兰创荟职业指导室"揭牌,这是上城区首个街道级职业指导平台。5位职业指导 专家组成导师团,为辖区居民提供生涯规划、能力评估、岗位推荐等全流程服务,打通就业服务"最后 一公里"。 面对复杂多变的就业市场,求职者如何把准方向、精准定位?"'兰创荟职业指导室'不仅是咨询窗 口,更是资源整合平台。我们希望通过一对一服务,做实做细就业工作。"丁兰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工作室将联动企业、高校、培训机构,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优质岗位和指导服务送到群众手中。 "居民只需通过小程序扫码,就能预约导师面对面沟通。我们不仅是指导者,更是'职场陪跑 人'。"拥有20余年职业规划经验的国家一级职业指导师朱毅真介绍,导师团将聚焦"人岗匹配"核心,通 过精准分析求职者技能优势与岗位需求,显著提高简历筛选通过率和面试成功率。 "投了好几份简历都没回音,今天导师帮我梳理了专业特长,让我根据岗位需求调整简历重点,感 觉一下明朗了!"刚毕业的求职者小徐,在参与完职业指导课后感慨道。"我大学在省外就读,指导老师 不仅给我详细介绍了创业政策,还帮我理清了思路。"小杨的初次创业之路曾遇波折,在与专业导师对 接后,她对自身未来发展方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浙江海宁硖石街道西山社区党委:群众需要什么 我们就干什么
Yang Guang Wang· 2025-07-06 03:25
央广网北京7月6日消息(总台记者张国亮 海宁台记者胡晓琳 董维刚)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 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浙江海宁市硖石街道西山社区党委书记金美凤带领社区党员干部聚焦"一 老一小一新"三大群体,从群众需求出发,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探索出"有呼必应、一呼百应、未呼先 应"的治理模式。 上午8点半,西山社区居委会一楼的共富工坊里已是一片忙碌景象。桌上摆满了半成品的袜子,几 位年纪稍大的阿姨正仔细地剪着袜线。 金美凤:这几个流程我们要改一下,我们自己的几个管理人员先把标和剪线弄掉,然后他们就方便 了。 这次,共富工坊承接了海宁一家针织企业4万双袜子的订单。看到问题所在,金美凤立刻提出了改 进建议,根据年龄段科学分工,尽快将效率提上来。 金美凤:随时可以来随时可以离开,比如要接送孩子、回家煮个饭都可以,这里永远为大家打开着 门。 暑假来临,面对新增托管需求和志愿者流动性问题,金美凤和大学生志愿者先遣队成员、大四学生 王知早早就投入到筹备工作中。 王知:比如说排课程表、筛选学生的名单,还有召集志愿者这些事情,一切都在稳步进行中。 金美凤说,基层工作的真谛就是"群众需要什么,党员干部就干什么",能满足居民需求就 ...
浙江县域观察:山间工坊诠释共富路上“一个都不少”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4 06:06
中新网丽水6月14日电(周健)自浙江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以来,一个个"共 富工坊"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推动共富的有力抓手。这些工坊规模不大,却蕴含着巨大能量,它们将 乡村闲置资源、剩余劳动力与企业需求紧密相连,奏响一曲曲幸福乐章。 放眼该省偏远山区县丽水庆元,从来料加工到农产品种植、销售,从异地搬迁居民到残障人士……找准 切口的小工坊好似灵动的毛细血管,将"养分"输送至每一寸土地,让再深的山沟里也能长出共富的"金 果实"。 "来料经济"破解就业难题 "家门口就能赚到钱,计件工资多劳多得,时间自由,生活美滋滋。"近日,在庆元松源街道同心社区, 居民陈阿姨一边动作利落地整理产品,一边笑着感叹道,"这比以前住在山上,耕田种地轻松多了。" 山区致富资源较少,部分山村更是自然灾害频发。通过异地搬迁工程,庆元众多"村民"搬进城镇变"居 民"。但"搬得下"亦要"富得起",对常年"靠山吃山"的他们而言,初到新环境,赚钱谋生并非易事。 上述同心社区是浙江省最大的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和生态移民安置小区。为破解搬迁民众就业增收难等问 题,庆元依托党建联建,在同心社区打造来料加工一条街"共富工坊",促进680余名 ...
共富路上,一起抱团干事业(一线行走)
Ren Min Ri Bao· 2025-06-11 01:03
共富路上,一起抱团干事业,要多做资源整合的加法,更要做好激发活力的乘法 清晨,江南水乡的薄雾还未散尽,和孚镇荻港村村民杨阿细家的小院里已是一片热闹。 小渔村的每一处变化,离不开村民的敢闯敢干,也离不开基层干部的巧用心思。共富路上,一起抱团干 事业,要多做资源整合的加法,更要做好激发活力的乘法。如今在荻港村,杨阿细带动几十名村民成立 直播合作社,老茶厂的茶叶通过电商渠道远销海外,分散的力量被有效串联起来,发挥"乘数效应",释 放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澎湃动能。 (作者为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党建工作办干部王红新) 栏目投稿邮箱:rmrbzzb@peopledaily.cn [ 责编:袁晴 ] 消息传来,杨阿细第一个返回家乡。她对直播感兴趣,但首次试播就"掉链子"了,对着镜头憋得满脸通 红。于是我们邀请直播达人来村里授课,讲解直播带货技巧。她学得认真,账号粉丝越来越多。有了经 验后,杨阿细将直播技巧编成顺口溜教给乡亲们,带动大家一起通过直播创业。现在,村里已有23名固 定主播。 杨阿细的成功唤醒了不少村民的创业梦。老渔民李道胜的亲子体验馆获得了区工商联10万元创业基金扶 持,生意越来越红火;返乡青年自发成立"苕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