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冰冻圈
icon
Search documents
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极地区域不应被“遗忘”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5-21 03:23
图1. 北极、南极和青藏高原关键气候要素的条件和变化 该项研究同时量化了极地区域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之间的关联强度。结果显示,所有17个可持续 发展目标都可能受到极地区域的影响,平均远程遥相关效应评分范围从5.9到8.8。其中,气候行动关联 强度最高,凸显极地作为气候临界要素聚集区,对全球气候系统与SDG整体进程的牵动效应。紧随其后 的是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陆地生物和水下生物,表明极地区域在水资源保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 物多样性维持方面具有重要全球意义。 来源:光明网 光明网讯(记者蔡琳)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我国科研人员通过系统论证极地 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发现极地区域可能已经成为限制全球实现联合国可持 续发展目标的"短板"。并提出了针对冰冻圈全球气候效应和考虑极地特点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指 标,认为通过强化全球协同治理和采取有力行动,可将极地区域转化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 擎。 此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李新研究员联合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郭华东院士、中 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程国栋院士、清华大学陈德亮院士等共同完成,相关 ...
极地变暖深刻影响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Ke Ji Ri Bao· 2025-05-20 23:50
记者20日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和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等单位的科研 人员揭示,看似遥远的南北极地区,实则通过复杂的"气候链"深刻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已成为全 球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关键短板,亟须国际社会加强关注和行动。相关研究成果发 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极地区域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其环境变化不仅影响当地,还对全球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项研 究揭示,北极气温以每10年0.68℃的速度升高,远超全球平均水平,南极和青藏高原也呈现明显增温趋 势。伴随气温升高,极地冰冻圈和生态水文系统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影响了SDGs中气候行 动(SDG13)目标的实现。同时,极地冰川和冰盖的融化,直接影响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并加剧海平面 上升,威胁生态安全。 通过在线专家调查,科研人员量化了极地区域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之间的关联强度。结果显示, 所有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都可能受到极地区域的影响,其中SDG13目标与极地区域的关联强度最高,清 洁饮水和卫生设施(SDG6)、陆地生物(SDG15)和水下生物(SDG14)紧随其后。"这表明,极地不 仅是地球的'淡水库' ...
极地或成全球可持续发展“短板” 科学家呼吁强化治理采取行动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5-20 09: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过程中,极地区域有何地位和作用?中 国科学家团队通过系统研究指出,极地区域可能已成为限制全球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的"短板"。他们认为,通过强化全球协同治理和采取有力行动,可将极地区域转化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引擎。 记者5月20日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该所李新研究员联合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 郭华东院士、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程国栋院士、清华大学陈德亮院士等,提出了针对冰 冻圈全球气候效应和考虑极地特点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指标,相关成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自 然-通讯》发表。 地球三极增温趋势明显 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李新研究员介绍说,极地区域对气候变化相对敏感,其环境变化对当地和全球 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在目前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中,极地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这一忽视主要源于政策层面的传统偏见,即认为那里人口稀少、其可持续发展在经济上微不足道,对全 球可持续发展努力的贡献很小。 北极、南极和"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的关键气候要素的条件和变化。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 ...
冰川要“拍照存档”:60年7000条消失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06 23:10
西藏,是我国海洋性冰川主要分布地之一。为了摸清这些冰川的"家底",5月6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 调查局在西藏昌都正式开展我国首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测,以掌握海洋性冰川发育规律和消融变化,为 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首次探测点位选在仁龙巴冰川 距离西藏昌都八宿县的然乌镇30公里的仁龙巴冰川,是此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测的首个调查点。 仁龙巴冰川,作为西藏著名的海洋性冰川,是地球上少有的中低纬度海洋性现代山岳冰川。不仅至今仍 然保持着原始状态,是生态研究和地质勘察的宝贵资源。而且这块冰川容易接近,和其他冰川多数只能 远看不同,这块冰川允许我们能爬到冰舌上。 随着调查启动,调查人员将在仁龙巴冰川工作多天。5月6日主要是地面作业,之后,直升机将依据天气 状况择机起飞进行工作。 构建星空地一体化的调查监测技术体系 此次调查,针对冰川区海拔高、气温低、面积大等特点,构建了星空地一体化的调查监测技术体系,就 是用卫星遥感、直升机航空物探以及地面综合调查等方法,来获取冰川的范围、厚度等信息,从而掌握 我国冰川资源的状况。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首席科学家熊盛青介绍,这次调查执行的是一项国家地质调查任务,对 海洋性冰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