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气候变化
icon
Search documents
海拔4800米的守望
Ren Min Ri Bao· 2025-07-05 22:02
安多气象站。 方乐群摄(人民视觉) 从西藏拉萨坐火车往北5个多小时,海拔升至4800米,就到了唐古拉山脉脚下。西藏那曲市安多气象站 就在山的南麓,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有人值守气象站,被誉为"天下第一气象站"。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陈金水1965年和一名同事在荒坡上搭起了两顶帐篷,建起了安多气象站。此后,一代 代安多气象人在这里坚守,克服高寒缺氧等困难,"把脉"风霜雨雪,"追逐"风云变幻,为全球气候变化 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这儿的日子 风雪多氧气少,头痛失眠是家常便饭 安多县的气象装备保障人员在格拉丹东自动气象站开展维 护保障工作。 安多县气象局供图 安多有"三多",风多、雪多、寒冷天气多,是全国中低纬度高海拔、面积最大的多年冻土地区。 一年中,8级以上的大风天有140多天,最大风速大于40米/秒;年平均温度零下2.8摄氏度,最低气温达 到零下43.2摄氏度;降雪日数为109天。当地人形容安多:"四季穿棉袄,氧气吃不饱,风吹石头跑"。 6月里,记者在安多穿起了羽绒服,每天经历着大风呼啸、暴雨倾盆、冰雹落下——安多年平均雷暴日 数达90天以上,年平均冰雹日数超过70天,均为全国之最。 然而,这些不是最难熬的,高寒缺氧 ...
第四期全球名校“Z世代”领袖连线活动举办 中外青年共话AI技术应用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7-02 03:25
上海交通大学的华小文从教育技术的演变出发,回顾了在线教育从"电话授课"到"线上平台",再 到"VR+脑电波传感器"教学的飞跃。她强调,技术不应替代教师,而应强化学习者的个性表达与多元智 能的发展。她提及,芬兰等国家已在中小学引入AI课程,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参与全球议题,如可持 续发展目标(SDGs)与全球气候变化。此外,她也警示了"技术成瘾"现象,呼吁推动"正向上瘾"型教 育应用的开发,如语言学习应用多邻国。华小文总结道:"技术应该服务于创造力、合作与批判思维, 而不是制造懒惰与分裂。" 6月30日,第四期全球名校"Z世代"领袖连线活动顺利举行。此次活动汇聚了上海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 学,以及伦敦大学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墨尔本大学、奥克兰大学、悉尼大学等15所世界知名高 校的40余名青年代表,与相关领域的专家相聚云端,围绕"AI技术与未来应用"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青年对话环节,与会的"Z世代"代表们以跨界视角展开思维碰撞,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前沿与社会发展等 话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人工智能与多语言大模型领域的青年学者、前阿里巴巴通义团队核心研究员杨建以"人人可编程"为主题 进行分享,深度解析了代码智能技 ...
2025年气温又“爆表”,中国气象局答21记者问
2025年或成最暖年份之一,全球气温持续升高。 "初步判断,2025年大概率将成为有观测记录以来三个最暖年份之一,且目前不能排除其超过2024年全 球平均温度纪录的可能性。"在中国气象局2025年7月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回答21世 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 肖潺介绍,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全球年至十年气候最新通报》指出,未来五年(2025— 2029年)全球平均温度将"居高不下",有80%概率将出现有记录以来"最暖年份",即这五年中至少有一 年的全球平均温度将超过2024年刚创下的纪录。 "中国气象局全球表面温度数据集分析表明,2025年1月至5月,全球平均温度仅略低于2024年同期,为 1850年以来同期第二高值。"肖潺指出,今年前5个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已从拉尼娜状态逐步回 暖转为中性略偏冷状态,预计未来3—6个月该区域海温将维持中性状态。由于热带海温异常变化对全球 温度影响较大,后续的海温波动会使2025年全球平均温度呈现一定的不确定性。 肖潺介绍,6月全国平均气温21.1℃,较常年同期偏高0.9℃,与2022年并列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 一。全国有102个国家气象站 ...
研究报告:全球控温1.5摄氏度目标不易实现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6月18日, 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一项由全球数十名顶尖科学家参与的研究预计,到2028年初,人类活动释放的二 氧化碳可能导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1.5摄氏度,难以实现《巴黎协定》提出的控温目 标。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杂志19日刊载的《全球气候变化指数》报告指出,按2024年一年产生420亿吨二 氧化碳的速度,2028年2月左右,有50%的可能性达到1.5摄氏度的升温水平。 日在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拍摄的用于降温的风扇。新华社发(阿萨德摄) 这是6月18 按照2015年达成的《巴黎协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 对,到本世纪末,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力争控制在1.5摄氏 度以内。 据美联社报道,温室气体产生的速度要比去年由同一支研究团队预测的情况更快。参与研究的美国伯克 利地球研究所专家齐克·豪斯法瑟承认:"情况不只是变得更糟,而且是更快地变糟。" 报告第一作者、英国利兹大学教授皮尔斯·福斯特说,地球吸收热量多于释放热量的不平衡正在加剧, 情况"令人担忧"。 在日本东京,行人在街头行走。新华社记者贾浩成摄 ...
「经济发展」白重恩:如何切实提升民营企业信心
Sou Hu Cai Jing· 2025-06-18 14:38
白重恩:如何切实提升民营企业信心 经济发展 ★★★★★ 提振信心,改善预期,重要性就不说了。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纲举目张,这就是纲,要 抓住这个。为什么我们还要花这么多时间讨论这样的问题呢?分享几个方面的想法。 一、没有民营经济就不可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首先,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还非常大,这是信心的重要基础。尽管我们潜在的增长速度不会像以前那么 快,不会再有两位数的增长,我们人口结构和总趋势的变化,会给增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即使没有 两位数的增长,即使是5%、4%左右的增长,也仍然是快于发达国家的,只要实现我们的增长潜力,我 们和发达国家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 这个潜力来自很多方面:中国人民勤奋;中国人民创新精神也很强,一个新的产品出现,中国的老百姓 一定抢先尝试;中国人民是智慧的,特别是那些在价值创造中起重要作用的群体。 我们有大市场,在数字智能时代,大市场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优势。大家看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数字智能企 业,基本上都来自于大市场。 在未来一些重要方向上,我们有了良好的起步:影响未来的几个大方向,数字智能技术的发展、消费互 联网方面,我们有非常好的起步,创新活动也非常活跃,未来有望继续活跃。 ...
攀上地球之巅 探寻自然奥秘
在地球漫长的演化历史长河中,曾经发生过多次大洋关闭以及大陆碰撞,而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所 引起的地表隆起最为显著,塑造了高耸而广阔的喜马拉雅山脉。其中,海拔8848.86米的世界第一高峰 ——珠穆朗玛峰,就耸立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中尼边境上。 古往今来,无数登山爱好者和科研工作者探寻于此。在时光之中,世界"第三极"的神秘面纱被缓缓揭开 ——不只是珠峰的"身高",还有人们对地球演化、生态变迁与人类发展的新认知。 分析结果显示,喜马拉雅山脉北侧青藏高原各站点全部呈上升趋势。从长期来看,青藏高原保持着整体 隆升的趋势,总体隆升趋势为每年3毫米~5毫米。 党亚民表示,对比2020珠峰高程测量与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形变监测网 GNSS重合点解算结果,再次证 明珠峰地区地壳整体隆升是该区域地壳长期垂直形变趋势。 冰川探测:解译全球气候变化 在青藏高原辽阔的土地上,冰川是最为壮丽和神秘的奇观之一。 高程测量:揭秘地壳运动 从1975年用金属测量觇标首次测得8848.13米,到2005年用传统大地测量与卫星测量结合测得8844.43 米,再到2020年依托北斗卫星、雪深雷达与重力测量等技术锁定"新身高"8848.86米, ...
冰川要“拍照存档”:60年7000条消失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06 23:10
西藏,是我国海洋性冰川主要分布地之一。为了摸清这些冰川的"家底",5月6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 调查局在西藏昌都正式开展我国首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测,以掌握海洋性冰川发育规律和消融变化,为 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首次探测点位选在仁龙巴冰川 距离西藏昌都八宿县的然乌镇30公里的仁龙巴冰川,是此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测的首个调查点。 仁龙巴冰川,作为西藏著名的海洋性冰川,是地球上少有的中低纬度海洋性现代山岳冰川。不仅至今仍 然保持着原始状态,是生态研究和地质勘察的宝贵资源。而且这块冰川容易接近,和其他冰川多数只能 远看不同,这块冰川允许我们能爬到冰舌上。 随着调查启动,调查人员将在仁龙巴冰川工作多天。5月6日主要是地面作业,之后,直升机将依据天气 状况择机起飞进行工作。 构建星空地一体化的调查监测技术体系 此次调查,针对冰川区海拔高、气温低、面积大等特点,构建了星空地一体化的调查监测技术体系,就 是用卫星遥感、直升机航空物探以及地面综合调查等方法,来获取冰川的范围、厚度等信息,从而掌握 我国冰川资源的状况。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首席科学家熊盛青介绍,这次调查执行的是一项国家地质调查任务,对 海洋性冰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