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
Search documents
COP30峰会闭幕 通过有关气候行动总体协议
Yang Shi Xin Wen· 2025-11-22 21:18
协议指出,到2035年之前,富裕国家应将其提供的资金增加两倍,以帮助其他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协议还指出,不断增加的贸易壁垒对清洁能源技术使用造成了一定限制,气候机构应分析如何使国际贸 易与气候行动保持一致。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当地时间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在巴西北部城市贝伦闭 幕。在闭幕全体会议上,COP30主席安德烈·科雷亚·多拉戈宣布大会通过新的有关气候行动的总体协议 ——《全球动员:团结协作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呼吁各国"主动"应对气候变化,加速气候行动。 ...
青藏高原地区树线每10年爬升1.7米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11-20 08:12
青藏高原地区树线每10年爬升1.7米 中新网拉萨11月20日电 (记者 江飞波)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综合集成应用发布会19日至20日在拉萨市举 行。发布会介绍,过去120年间青藏高原地区树线爬升平均速率为1.7米/10年,预测树线爬升将导致高 寒特有物种自然生境压缩20%至70%,增加高海拔特有物种丧失风险。 第二次青藏科考发现,被称为"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的变化是链式响应过程变化。亚洲水塔区在变暖、 变湿、变绿的同时,也在变暗。主要特征是在变暖驱动下,冰川、积雪面积减小和植被变绿共同导致地 表反照率减小,从而引起地表变暗。变暗将引起地球系统过程重大变化,不但引发亚洲季风环流调整, 增加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也将驱动跨南北半球的水分循环交换,加强青藏高原热力效应对全球气 候变化的调制作用。 发布会还介绍,第二次青藏科考构建了基于遥感技术与地面调查结合的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分类体系,完 成了青藏高原1:50万草地植被图和1:50万土壤图;绘制了绵延2400千米的喜马拉雅山脉高山树线分布 图;揭示了过去15年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变化规律和整体趋好的态势:优良等级草地和森林面积比例分别 提高了6%和12%;水源涵养、土壤保 ...
新闻1+1丨COP30气候变化大会上,有哪些分歧和共识?
Yang Shi Wang· 2025-11-19 22:00
央视网消息:在巴西贝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已经进入关键谈判时刻,此次会议被视为全球能否把"1.5摄氏度目标"从科学共识转化为务实行动的关键节 点。而美国的缺席,也让多边合作不断受到考验。《新闻 1+1》本期关注:此次大会上,有哪些分歧和共识?能否达成落实的成果?这其中,中国又交出怎 样的中国方案? 每个国家要上交2035年的减排自主贡献目标,当中会不会出现有人希望别人迈大步、自己迈小步,给自己留下更多的回旋余地的情况?需要遵循什么样 的原则大家才能够往前走? 王毅:第一,就是要遵循《巴黎协定》规定。发达国家应该率先减排,提出更有力度的目标,给发展中国家留出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减排空间。第二, 要讲规律,不是一蹴而就。第三,还是要考虑各国的自主条件。 中国目前提出来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兼具雄心跟务实。中国通过提出目标,希望能够有更明确落实的途径,并且我们要力争做更好。这是中国的决心和 逻辑,在这次会议上也受到了与会者的认同。 美国的退出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性已经不言而喻,很多人都感受到这些年极端高温频繁来袭,达成共识到落实行动在现在这个节点至关重要。现阶段推动落实面临 的难点是什么? 国家气候变化 ...
刘振民:国际社会在气候适应方面的行动还远远不够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11-15 16:27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刘振民援引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指出,全球约有33亿—36亿人口处于气候变化 高度脆弱环境中,随着全球温升不断加剧,适应的有效性会下降,脆弱群体将受到额外损害。根据联合 国环境规划署的评估,发展中国家的适应成本高达每年数千亿美元,而目前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难以满足 需求。 中新社巴西贝伦11月15日电 (记者刘文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正 在贝伦举行。当地时间14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在"适应气候变化中国方案"主题边会上说,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国际社会在适应方面的行动还远远不够。 他说,中国愿继续通过打造气候适应伙伴关系、深化南南合作等,帮助其它发展中国家提升气候适应能 力。早期预警是气候适应的"前置防线",是发展中国家提升气候韧性的核心抓手。期待与有关发展中国 家逐步构建双边的或区域范围的早期预警合作平台。(完) 他进一步指出,中国将主动适应气候变化作为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中国2035年 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中,明确提出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目前中国31个省份均已制定地方适应行动方 案,3 ...
13万年前南极高速绕极流导致冰盖消融加剧
Ke Ji Ri Bao· 2025-11-14 01:26
这一发现将推动学界重新审视古今气候系统的关联机制,进一步完善古今气候对比研究的理论框 架。该团队介绍,过去学界普遍认为,当前气候及环流变化与约13万年前的末次间冰期暖期具有相似幅 度,而本研究打破了这一传统认知。研究揭示,二者差异源于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变化带来的太阳辐射 量差异:13万年前的末次间冰期暖期,地球轨道偏心率与岁差同步达到峰值,显著改变了驱动南极绕极 流的西风强度与分布。 记者近日从海南大学获悉,该校海洋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团队研究发现,在约13万年前的末次间冰 期暖期,南极绕极流南部边界流速达现代流速的3倍,整体南移超5个纬度,这一变化直接导致南极冰盖 消融加剧。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结合当前及未来地球轨道偏心率与岁差均呈低值且持续下降的趋势,研究人员进一步提出,未来南 极绕极流或向北移动,有望抵消气候变暖引发的南移趋势,为精准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关键基 准。 研究团队依托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382航次,通过美国"决心号"科学钻探船,在南极斯科舍 海3000—4000米深海钻取沉积岩芯,创新采用分选粉砂粒径分析法,重建了末次间冰期南极绕极流的动 态演变历史。在洋流沉 ...
全球适应中心首席执行官: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成为全球气候行动“灯塔”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11-12 01:55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徐世明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全球适应中心首席执行官: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成为全球气候行动"灯塔" 当地时间11月1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中国角"系列边会在巴 西贝伦拉开序幕,首场边会聚焦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践。全球适应中心首席执行官帕特里克·费尔科 延表示,中国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已成为全球气候行动"灯塔"。(记者 王高飞 陈天浩 林勐 男 制作 许佳雯) ...
【新华社】粉尘也能“施肥”?科研人员揭秘其对气候影响之谜
Xin Hua She· 2025-11-12 00:47
漫天粉尘不仅是天气现象,更可能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隐形推手"。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联合英国、瑞典科研团队开展的最新研究揭示,粉尘在调节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粉尘携带的营养元素远距离输送至海洋后,进而影响全球碳循环与气候变化。相关研究成果11月11日在 线发表于《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 文章第一和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新生代环境团队研究员昝金波介绍,这一过 程对海洋浮游植物产生关键的"施肥效应",不仅有效提升海洋初级生产力,还通过强化"生物泵"效能, 将大量二氧化碳从大气转移并封存于深海。 研究还发现,不同来源的粉尘"施肥"效果差异显著。亚洲冰川源区粉尘因富含活性铁和磷,对北太 平洋的肥效远高于高度风化的北非粉尘。中更新世以来,随着青藏高原冰川侵蚀加剧,输入北太平洋的 亚洲粉尘营养通量增加了一至两个数量级,引发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生产力的显著变化。 该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粉尘"来源-演化-生物效应"的完整链条,指出未来研究应聚焦全球主要粉尘 源区营养成分分析,建立粉尘输入与海洋碳汇的定量关联,并将这些认识嵌入地球系统模型,以提升对 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能力。 专家表示 ...
粉尘也能“施肥”?科研人员揭秘其对气候影响之谜
Xin Hua She· 2025-11-11 10:20
漫天粉尘不仅是天气现象,更可能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隐形推手"。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联合 英国、瑞典科研团队开展的最新研究揭示,粉尘在调节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粉尘 携带的营养元素远距离输送至海洋后,进而影响全球碳循环与气候变化。相关研究成果11月11日在线发 表于《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 专家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深化了对地球生态系统运作机制的理解,也为预测全球变暖背景下碳循环变化 提供了新视角。(记者胡喆) 研究团队通过集成分析全球22条海洋岩芯粉尘记录,发现新生代以来,全球主要海盆粉尘沉积通量呈阶 梯式增长,其显著跃增期与北半球冰盖扩张及亚洲、北美、非洲等源区的干旱化进程同步。 研究还发现,不同来源的粉尘"施肥"效果差异显著。亚洲冰川源区粉尘因富含活性铁和磷,对北太平洋 的肥效远高于高度风化的北非粉尘。中更新世以来,随着青藏高原冰川侵蚀加剧,输入北太平洋的亚洲 粉尘营养通量增加了一至两个数量级,引发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生产力的显著变化。 该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粉尘"来源-演化-生物效应"的完整链条,指出未来研究应聚焦全球主要粉尘源区 营养成分分析,建立粉尘输入与海洋碳汇的定量关联,并 ...
热点问答丨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有多严峻
Xin Hua Wang· 2025-11-11 05:31
Core Viewpoint -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situation is severe, with rising greenhouse gas concentrations and increasing extreme weather events posing significant threats to ecosystems and human habitation [1][2][4]. Group 1: Greenhouse Gas Concentrations - The latest report from the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indicates that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s reached a historical high of 423.9 ppm in 2024, up from 377.1 ppm in 2004 [2]. - Methane and nitrous oxide concentrations also hit record levels in 2024, at 1942 ppb and 338 ppb respectively [2]. - Human activities, including ongoing CO2 emissions and frequent wildfires, are major contributors to this increase, alongside reduced absorption by land and ocean ecosystems [2]. Group 2: Global Temperature Increase - Reports from the 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and NASA indicate that 2024 is the hottest year on record, with a global average temperature of 15.10°C, exceeding pre-industrial levels by 1.6°C [3]. - The trend suggests that 2025 may also rank among the hottest years recorded, with the past 11 years being the warmest on record [3]. Group 3: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 Global warming is leading to more frequent and severe weather events, including heatwaves, droughts, and floods, which have catastrophic effects on human society [4]. - A report from the 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 Alliance highlights that 15 out of 16 studied floods in 2024 were closely linked to climate change-induced extreme rainfall [4]. - The consequences of extreme weather events are causing widespread displacement and hinder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progress [4]. Group 4: Ecosystem and Environmental Damage - Rising ocean temperatures are exacerbating coral bleaching, with the extent and severity of this phenomenon increasing globally [5]. Group 5: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 The ongoing COP30 conference in Belém represents a critical opportunity for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climate governance and action [6]. - The urgency to reduce glob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s emphasized, with calls for developed countries to take the lead in significant reductions and support for developing nations [6]. - UN Secretary-General António Guterres stresses the need for immediate and large-scale actions to limit temperature increases to 1.5°C by the end of the century [6].
日本今年为何频繁“熊出没”
Xin Hua Wang· 2025-11-11 04:50
新华社东京11月11日电 新闻分析|日本今年为何频繁"熊出没" 新华社记者钱铮 日本近期频繁发生熊袭击人事件,致死人数已创历史新高。也有一些熊闯入人类居住区,引发民众不 安。日本专家分析认为,熊大量出没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近来,在日本各地,熊频繁出没于人类居住区,福井县胜山市一家工厂内、山形县米泽市一家温泉旅馆 的房间里、福岛县大玉村一家农场里、青森县西目屋村政府办公楼、新潟县阿贺野市一家建筑公司院内 等许多地方都遭到熊的入侵。熊袭击致人受伤甚至死亡的消息也时有耳闻。 日本全国范围内熊出没和伤人事件数量呈增长趋势。据日本环境省统计,2023财年,日本共发生熊袭击 人事件198起,219人受人身伤害,其中死亡6人,这三个数字在当时都创下历史最高纪录。2025财年还 没结束,遭熊袭击死亡的人数已达13人。 横山真弓介绍说,他们的研究显示,日本熊的数量以每年15%的速度增加,如果放任不管的话,5年后 数量将翻倍。 据日本环境省公布的数据,日本全国目前估算有熊约5.4万头。熊伤人事件的频发迫使日本政府修订 《鸟兽保护管理法》,新设相关制度,即当熊侵入人类日常生活圈或很可能侵入且用枪以外的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