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暗物质

Search documents
研究发现弥散矮星系超爱“抱团”
Ke Ji Ri Bao· 2025-05-22 01:10
王慧元介绍,此次研究不仅挑战了现有的星系形成模型,还为理解暗物质本质提供了新线索,向揭 开暗物质的神秘面纱又近了一步。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25-05-22 第02版) 2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王慧元教授研究团队首次在观测中发现弥散矮星系超强 的成团性,证实了宇宙中神秘的"暗物质晕集聚偏置"现象,为理解暗物质本质、宇宙大尺度结构与星系 协同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21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上。 研究人员分析斯隆数字巡天项目光学数据时,获得与以往根据大质量星系样本所得经验完全相反的 发现:弥散的矮星系更喜欢"抱团",而致密矮星系更喜欢"单干"。尽管宇宙结构形成理论已经预言了暗 晕集聚偏置现象的存在,但长期以来并未从观测中发现确凿的证据支持。此次研究团队的发现,首次为 这一预言提供了高置信度的观测支持。 虽然标准冷暗物质模型是当前解释宇宙大尺度结构形成的主流理论框架,然而在该框架下,研究团 队论证了多种星系形成的物理机制,发现均无法有效解释这一新的发现。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一种考虑 暗物质自相互作用的替代模型(SIDM),可以很好地解释暗晕"年龄"和星系密度的关联。"SIDM模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5-22 00:01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星系相关函数 ( galaxy correlation function) 是研究宇宙学、星系形成以及暗物质本质的基本工具。众所周知,质量更大、颜色更红且更紧凑的星系在空间中 往往具有更强的聚集性。这些结果可以从不同质量和形成历史的冷暗物质 (CDM) 晕中的星系形成的角度来理解。 2025 年 5 月 21 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王慧元 教授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 Unexpected clustering pattern in dwarf galaxies challenges formation model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矮星系中存在出乎意料的强大规模聚集现象,其程度与大质量星系群相当,这挑战了当前的星系形成模型。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报告了孤立、弥散且呈蓝色的 矮星系 存在出乎意料的强大规模聚集现象,其程度与大质量星系群相当,但远超其晕质量 ( halo mass) 所预期的聚集强度。 这项分析表明,只有当更多弥散的矮星系在年龄较大的低质量晕中形成时,这种强烈的聚集现象才会与采用标准 Λ CDM 宇宙学的模拟中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