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暗物质
icon
Search documents
勇敢的科学追梦人(弘扬科学家精神)
Ren Min Ri Bao· 2025-07-07 22:28
颜宁在作演讲。 影像中国 人物小传 颜宁,1977年11月生,山东济南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为和人类疾病相关的转运蛋白与离子通道研究,以及对脂类、糖类等物质的研究;曾获中 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以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巾帼建功 标兵等荣誉。 许多人对这一幕记忆犹新:2022年11月,颜宁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演讲,并宣布了自己的 新梦想:即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冠名讲席教授,受邀回国创办深圳医学科学院(英文简称SMART)。 如今两年多过去,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进展如何?颜宁正在探索哪些科学问题?视科研为"生命底色"的 她如何平衡管理与科研? 带着这些疑问,前不久,记者在广东省深圳市对颜宁进行了采访。 推动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 "满意!可以说是超预期。"颜宁不假思索地说。 "'创始院长'好当吗?" "也没那么难。"颜宁语气里透着轻松,"我们一直强调'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我做的工作主要与学术相 关,像SMART的发展规划设计、学科建设布局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招聘PI(科研项目或实验室负责 人)。" "我们刚搬进来时只 ...
院士南疆开讲,激励边疆学子种下科学种子
Nan Fang Nong Cun Bao· 2025-06-30 14:36
院士南疆开讲, 激励边疆学子种 下科学种子_南 方+_南方plus 2025年6月,"科 学与中国"暨广 东科普南疆行系 列活动在新疆喀 什地区和兵团第 三师举行,由中 国科学院院士领 衔、6位国内顶 尖科学家组成 的"科普天团"深 入新疆多所中小 学校园,用13场 精彩科普讲座, 为10000多名南 疆学子打开了一 扇通往科学世界 的大门。 本次系列活动旨 在深入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关 于科普工作的重 要论述、给"科 学与中国"院士 专家代表重要回 信精神,积极响 应第九次全国对 口支援新疆工作 会议精神,落实 粤新两省区援疆 工作部署,以高 质量科普助力区 域协调发展。 院士领航,开启 科学探索之旅 在塔什库尔干塔 吉克自治县深塔 中学,中国科学 院院士、中国科 学院国家天文台 研究员武向平, 以"理解宇宙-机 遇与挑战"主题 的科普讲座开启 了系列活动的序 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武向平揭开宇宙的奥秘。 作为天体物理学 领域的权威,武 向平结合其深厚 的学术造诣和丰 富的科研经验, 通过精美图片及 生动讲解,带领 学生们回溯宇宙 的起源。各类天 体的形成与特 点、当下备受关 注 ...
大学专业该如何选择?张朝阳建议综合考虑个人兴趣与就业前景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24 08:27
新浪科技讯 6月24日下午消息,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物理学博士张朝阳在6月22日 的直播中现场解析了2025年高考物理湖南卷和新课标II卷(黑吉辽内蒙古卷)的两道压轴大题。 在解析2025年湖南高考物理压轴题时,面对复杂的"二体运动"问题,张朝阳巧妙将其分解为质心平动与 小球绕质心圆周运动两个子问题,逐步求解小球初速度对整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讨论题目中"细绳时刻紧绷"的假设时,他赞赏现场一位中学生的观点,认为此假设需验证,并指出细绳 绷断条件和杆的状态需更多考量。他强调,考场模型虽经简化,但现实物理问题需更严谨处理。 在解析新课标II卷压轴题涉及的椭圆运动难题时,他将正负电荷的运动类比为天体系统,灵活运用开普 勒第三定律替代复杂的微积分运算,高效破解了这道非常规电磁场难题。现场,他还与一位中学教师就 该题的更多解法展开了热烈讨论。 张朝阳坦言这两道压轴题确实难度很大,考生在有限时 间内完成极具挑战。"我想让物理课有高度,挑了最难的 题来解。但如果我出高考题,会出得很简单。"他认为, 高考作为大学普适教育的选拔,不同于物理竞赛,不宜 设置过高难度门槛,否则易造成挫败感。 近年来高考物理题常以暗物 ...
假想粒子“轴子”,终于被找到了?
Hu Xiu· 2025-06-20 00:3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返朴 (ID:fanpu2019),作者:罗会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头图来自:AI生成 物理学家最喜欢追问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本源是什么?这个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组成这个世界最基本的物质是什么?二是物质 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哪些?物理学家发现,万物可以分割成一个个的原子,原子又可以分成质子、中子和电子,质子和中子还可以继续分成三个 夸克,最终物理学家们发现,宇宙那么大,组成它的"基本粒子"却是有限的,共计61种。 根据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61种基本粒子划分为夸克、轻子和传播子三大类。其中传播子就是传递相互作用的粒子,没错!物理学家们把 物质之间相互作用也简化成了"粒子"。比如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是光子,传递夸克相互作用的是"胶子",传递弱相互作用的是"规范玻色 子"等。 其中有一个比较特殊,就是传递引力相互作用的是"引力子",至今没有被发现,如果加上它,基本粒子家族就是62种。那么,这些基本粒子真 的就无法再分了吗?或者说,除了这些成员之外,还有没有漏网之鱼呢? 的确,再完美的模型都会有漏洞。基于标准模型在描述夸克-胶子等强相互作用时,存在一个允许CP破坏的情况,就是电荷和宇 ...
“宇宙之眼”将开启暗物质与银河系探秘之旅
Ke Ji Ri Bao· 2025-06-19 02:18
"宇宙从未许诺会向我们袒露所有奥秘。"——这是美国天文学家薇拉·C·鲁宾在自传序言中留下的 感慨。 而今,一座以她名字命名的天文台——薇拉·C·鲁宾天文台(以下简称"鲁宾天文台")即将睁开"眼 睛",为人类揭开更多宇宙奥秘。 这座耗资8.1亿美元的天文台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与能源部运营,坐落于智利帕穹山伊尔佩恩 峰,预计今年年底全面投入使用。 面对如此汹涌的数据洪流,团队开发了先进的软件处理系统,运用统计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能够 实时比对新旧观测图像。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天文学家托尼·泰森教授表示,系统能自动识别异常现 象,每晚可产生超过800万条关于瞬变天体、移动物体等异常现象的预警。全球天文学家将通过协作平 台筛选这些警报,及时追踪超新星爆发、小行星飞越等重要天文事件。 探究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奥秘 鲁宾天文台肩负着揭开暗物质神秘面纱的使命。鲁宾本人毕生研究这种神秘物质,这座天文台也将 继续她未竟的事业。 暗物质不发光、不反射电磁波,却用无形的引力之手操控着星系的运转。鲁宾天文台研究员斯蒂芬 妮·德普解释称,实际上,是可见物质在追随暗物质的脚步。星系分布于天文学家所说的由暗物质细丝 编织而成的宇宙网内,暗物质细 ...
从“一锅基本粒子粥”到星辰大海
Ren Min Ri Bao· 2025-06-12 22:10
《宇宙的故事:星辰大海的探索之旅》:冯磊著;人民 邮电出版社出版。 20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断言,物理学大厦已经落成,后世学者只需做一些简单的修补工作。但 彼时,物理学的天空被"两朵乌云"笼罩:迈克耳孙—莫雷实验和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正是它们,引 发了20世纪物理学的两场革命:相对论与量子力学。 21世纪初,科学家同样做了回顾与展望,发现物理学的天空出现了更多的"乌云"。这些难解之谜,可以 归结为"两暗一黑三起源":"两暗"是指暗物质和暗能量,"一黑"是指黑洞,"三起源"分别是指宇宙起 源、天体起源和宇宙生命起源。近年来,科学家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突飞猛进,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也从茫 然与猜测,来到了精确测量与严格求证的阶段。 《宇宙的故事:星辰大海的探索之旅》就是一本介绍宇宙学最新进展的科普书。我想层层递进地展示现 代宇宙学的波澜壮阔,使它宛若一场迷人的探险之旅。全书从"光"这个宇宙的信使出发,介绍人类如何 测量天体质量、洞察宇宙膨胀的历史,进而由测量结果与理论之间的矛盾,引出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两个 物理概念,探讨"两暗"如何对宇宙演化产生决定性影响。基于对宇宙膨胀历史的测量,科学家提出了大 爆炸宇宙学模型 ...
不断揭开宇宙神秘面纱(一周科技观察)
Ren Min Ri Bao· 2025-06-12 22:10
地磁暴,是由太阳表面活动引起的地球磁场全球性剧烈扰动现象。前不久,我们见证了一次特大地磁 暴。据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受5月31日太阳爆发活动影响,北京时间6月1日14 时至2日14时,先后出现了6小时特大地磁暴。 与肉眼看到的一成不变不同,太阳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剧烈活动。太阳爆发活动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是日 冕物质抛射,这也是引发此次地磁活动的重要原因。 高质量监测、预报空间天气,对卫星、通信、导航、电力系统等平稳运行意义重大。面对脾气"暴躁"的 太阳,我们如何监测预报?当前,科学家通过天基(发射科学卫星)和地基(建设地面监测站)两种方 式监测空间天气事件,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预报。 随着科技发展,科学家预报的手段也在不断进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预报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 人们是通过对黑子结构等进行分类和鉴别,基于人工经验和分析统计模型,进而预测黑子产生耀斑的可 能性。最近,通过建立物理模型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科学家已经可以分析黑子的磁场结构和演化,依靠 大数据分析来开展耀斑以及日冕物质抛射的数值和智能预报。 宇宙中存在着大量无法通过电磁信号直接观测的未知物质,被称为暗物质,其中暗光子是一种重要的 ...
科学大讲堂传递科技创新“火种”
Xin Hua She· 2025-05-24 13:25
从十年"飞天"备战期间的种种极限挑战,到飞船发射时承载的巨大生理负荷,到太空俯视地球的奇妙体 验,再到天宫课堂里的趣味实验……航天员叶光富娓娓道来的讲述里,不但再现了载人航天的诸多幕后 故事,也再现了坐在石板上看飞机的少年成长为航天英雄的奋斗人生。"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 心人,只要坚持脚踏实地,奋力拼搏,仰望星空的梦想,一定能成为摘星星的现实。"叶光富说。 新华社成都5月24日电(记者李力可、胥冰洁)在地下2400米的深度如何观测宇宙?中国高铁为何能跑 出世界第一的运营速度?脑机接口未来是否能人人接入?……5月24日,第二十五个全国科技活动周到 来之际,在四川成都举办的一场全民科普互动宣传活动上,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航 天员叶光富、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岳骞等科学"大咖"登台演讲,讲解科技前沿话题。 成都科幻馆举行的科学大讲堂现场。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而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心中,从绿皮车厢的拥挤记忆到高铁时代的技术攻坚,科学技术的发展彻底 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品质。 对宇宙的探索,不止发生在"天宫"。在四川雅砻江锦屏大河湾地下2400米处,藏着世界埋深最深、空间 ...
反物质,宇宙的镜像世界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5-22 03:0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宋宁强(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如果,反物质真的存在,它们在哪里?当前物理学知识认为,在宇宙诞生之初,正物质与反物质应是等 量存在的。那么,在我们这个物质世界之外,是不是还有一个完全相反的世界?如果并没有一个"反世 界",那么,又是什么让正物质保留了下来,构成了今天的世界?如今,反物质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和 焦点。 反物质究竟是啥? 想象一下,当你每天起床洗漱的时候,面前的镜子里出现了一个与你对称的人影。他有着和你一样的相 貌,做着同样的动作,却处在"相反"的空间。镜子中的人影就是反物质的一种体现——反物质是物质 的"镜像"。在物理学中,反物质是与普通物质相对应的一种存在。 每种粒子,例如电子、质子、中子,都有一个"反粒子",它们的质量相同,但电荷等性质相反。当反物 质与普通物质相遇时,双方会相互湮灭,释放出能量——这就是反物质与普通物质之间最引人瞩目的特 性,湮灭性。 反物质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试图将量子力学与爱因斯坦的 狭义相对论相结合来描述电子时,通过数学推导发现,方程的解中必须引入一种"负能量状态"的粒子, 他由此 ...
研究发现弥散矮星系超爱“抱团”
Ke Ji Ri Bao· 2025-05-22 01:10
王慧元介绍,此次研究不仅挑战了现有的星系形成模型,还为理解暗物质本质提供了新线索,向揭 开暗物质的神秘面纱又近了一步。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25-05-22 第02版) 2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王慧元教授研究团队首次在观测中发现弥散矮星系超强 的成团性,证实了宇宙中神秘的"暗物质晕集聚偏置"现象,为理解暗物质本质、宇宙大尺度结构与星系 协同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21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上。 研究人员分析斯隆数字巡天项目光学数据时,获得与以往根据大质量星系样本所得经验完全相反的 发现:弥散的矮星系更喜欢"抱团",而致密矮星系更喜欢"单干"。尽管宇宙结构形成理论已经预言了暗 晕集聚偏置现象的存在,但长期以来并未从观测中发现确凿的证据支持。此次研究团队的发现,首次为 这一预言提供了高置信度的观测支持。 虽然标准冷暗物质模型是当前解释宇宙大尺度结构形成的主流理论框架,然而在该框架下,研究团 队论证了多种星系形成的物理机制,发现均无法有效解释这一新的发现。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一种考虑 暗物质自相互作用的替代模型(SIDM),可以很好地解释暗晕"年龄"和星系密度的关联。"SIDM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