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模型

Search documents
对话千寻高阳:端到端是具身未来,分层模型只是短期过渡
晚点LatePost· 2025-07-10 12:30
具身的突破不会发生在实验室里,所以 "从伯克利到西二旗"。 文 丨 王与桐 编辑 丨 程曼褀 千寻智能的首席科学家、清华叉院助理教授高阳,像是个被写好程序、执行程序的人:他每天骑共享 单车上下班,固定时间健身,从不熬夜。他将做科研比作一套 Chain-of-Thought 推理流程,认为只要 每一步做对,结果就会自然导出。 但在具身智能这件事上,他愿意以创业者的身份,跳进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因为随着大模型技术逐 渐成熟,高阳感受到,具身的突破已经不会发生在象牙塔里。于是他和在国内机器人行业工作了 20 年的 "老兵" 韩峰涛一起创办了千寻智能。 "就像 GPT-4 之前,OpenAI 也等待了几年," 高阳说,"我们现在正处于具身智能的 Scaling Law 时 刻,只是还需要四五年的沉淀。" 高阳本科毕业于清华自动化系,博士阶段在 UC Berkeley——被誉为具身智能 "黄埔军校"——师从计 算机视觉泰斗 Trevor Darrell,长期深耕机器人控制、强化学习与计算机视觉的交叉研究。 韩峰涛则曾在 2023 年初,在还没人相信具身智能时就在知乎撰文介绍具身智能。高阳说:"我见过的 产业方里,韩峰涛 ...
从扭秧歌到跑半马:机器人离「iPhone时刻」还有多远?
机器之心· 2025-06-17 04:50
机器之心发布 机器之心编辑部 从春晚舞台上扭秧歌、转手绢,到稳健完整跑完半程马拉松…… 过去半年,一系列炫酷的表演,把人们对 机器人的认知从想象拉进了现实。 但当 AI 圈、车圈、互联网圈大佬们纷纷跻身到具身智能时,每个人都绕不开以下几个灵魂拷问:具身智能 还有哪些技术瓶颈?到底怎么落地?应该先从哪些场景开始落地?要解决用户哪些真实需求?能够做到怎 样的量产成本…… 在行业的「iPhone 时刻」真正到来前,没有人能够精准给出上述问题的全部答案。 把创新技术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实际产品,固然需要长期的探索实践。如何尽可能缩短这条探索路径的 周期、降低成本,反而是现在具身智能赛道玩家更加关注的话题。 去年以来,面向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计算开发平台,成为国内外平台型企业争相布局的全新赛道。英伟达推 出 Jetson Thor,高通、英特尔紧随其后。在国内,脱胎于地平线的地瓜机器人,去年亮相的 RDK S100 算控 一体化开发者套件也在本月正式发布。所有企业的目标只有一个,「征服」每一个机器人开发者和厂商。 在一众产品当中,RDK S100 的 80 TOPS 算力并不算「拔尖」,但却已经覆盖了 20 + 头部具身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