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目标探测

Search documents
新华访谈|天问二号有哪些了不起的地方?
Xin Hua Wang· 2025-05-31 01:44
5月29日凌晨1时31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 探测器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18分钟后,将探测器送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转移轨道。此后,探测器 太阳翼正常展开,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天问二号正式开启中国首次小行星采样返回与彗星伴飞探测 任务。 此次任务将挑战"一次发射双目标探测"的创新模式,对近地小行星2016HO3实施伴飞、采样返回,并对 主带彗星311P开展绕飞探测,该项任务将填补我国在小天体探测领域的技术空白。 此次任务有哪些技术难点和突破点?将对我国行星探测任务产生哪些影响?新华访谈连线了国际宇航联 合会空间运输委员会主席杨宇光,进行解答。 杨宇光:太阳及地球等天体形成已有40多亿年,但由于大天体引力巨大且内部地质活动剧烈,早期痕迹 多被抹平。相反,小天体由于引力弱、地质活动不剧烈,可能保留了太阳系早期的许多线索,为科学家 研究太阳系早期状态提供重要参考。 新华网:探测小天体的意义何在? 新华网:为何选择探测这两颗小天体? 杨宇光:除了科学价值,还需考虑工程实现的可行性。天问二号任务时间跨度可达十年。在一次任务中 探测两个目标,科学回报极高。201 ...
边飞边探边决策!天问二号这样破解小行星采样三大技术难题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5-29 03:54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天问二号将开启我国首次对地外小天体的"双目标探测",这意味着我国深空探测又迈出了新的一 步。"双目标探测"探什么?有多难?一起去了解一下。 天问二号任务两个目标——目标一: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目标二:它将前往 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它整个飞行过程复杂且精细,任务周期约10年,包含13个飞行阶段, 风险难度大。 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天问二号任务新闻发言人 韩思远:我们现在对2016HO3小行星的认知, 还处于对现有观测数据的一些计算以及仿真推演,我们也是针对这些不确定性采取了一些应对的措施和 方案,我们在实施策略上采取了"边飞边探边决策"的实施策略。 小行星探测的三大难点 天问二号任务是边干边规划,可以说充满了挑战。专家在采访中告诉记者,为了确保任务顺利完成,天 问二号要克服许多困难。 专家介绍,天问二号任务的第一大难点就是飞向小行星的轨道设计。小行星和地球一样,都是围绕太阳 转,就会产生位置和角度的差异,对飞行轨道设计要求极高。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张熇:我们的探测器主要是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个主探测器加一个返回舱。主探测 器带着返回舱到小行星附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