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空探测
icon
Search documents
深空探测实验室产出一系列颇具未来感的创新成果 月球上修路盖房子,可以就地取材?(探一线)
Ren Min Ri Bao· 2025-07-11 22:11
研究表明,月球极区蕴藏着大量的水冰资源。这些水冰不仅是未来国际月球科研站里饮用水、氧气的来 源,还可通过电解制取氢氧燃料,支撑深空探测任务的能源需求,从而降低从地球运输物资的成本和风 险。 "多根细长螺旋钻针原位钻进含冰模拟月壤并加热产生气态水,水汽通过导流通道定向进入低温冷凝 器,冷凝成固态冰实现收集,克服月壤开挖难、真空逃逸水汽收集难、水冰提取效率低等难题。"祖琳 说。 未来,在月球上不仅可以盖房子,还不用从地球上运建材。人类长期留驻月球,饮用水也不需要地 球"发货"、飞船"快递"……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深空探测实验室里,科研人员信心满满地说,未来,这 些活动有望从月球就地取材。 先看盖房子。"这台月壤3D打印系统,可以利用聚光太阳能,将月壤高温熔融制成月壤砖,并打印出任 意形状的月壤构件,满足建造需求。"深空探测实验室未来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月壤3D打印系统技 术负责人杨洪伦介绍,"未来在月球上盖房子、修路、建设备平台,都少不了它。" 月球气候环境恶劣,给科研带来重重困难。"研制初期,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月球极端环境制约 下,实现可靠的太阳能聚光与月壤成型。"杨洪伦说,为让设备适应月球复杂的环境,深空 ...
“首次”“第一”“增绿”……成就举世瞩目!多个关键词透视这份发展答卷↓
Yang Shi Wang· 2025-07-10 02:45
央视网消息: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首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 人介绍"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据介绍,"十四五"规划纲要设定的主要指标中,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进展符合预期。常住人口 城镇化率、粮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预期。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全面地落地,部署的102项重大工程在顺利推进。 5年经济增量预计将超过35万亿元 具体来看,"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2025年预计达到140万亿元左右,5年经济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相 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其中,前4年经济增速平均达到5.5%。 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 从经济实力看,我国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第一外汇储备大国、第一能源生产大国、第一人力资源大 国。"十四五"以来,我国每年制造业增加值都超过30万亿元,连续15年稳坐全球制造业"头把交椅"。 人工智能等领域创造多个全球"第一" 在创新能力方面,"十四五"期间,我国研发投入再创新高 ...
【8点见】731部队原成员口述证言曝光:我解剖过300多人
Yang Shi Wang· 2025-07-08 00:05
·国务院台办:对台湾风灾遇难同胞表示哀悼。 ·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174亿美元,较5月末上升322亿美元,升幅为0.98%。 ·《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将于202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标准加入"单踏板制动"相关要求。 央视网消息:每天8点,央视网为您梳理24小时内发生在咱们身边的大小事儿。 ·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2025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从四方面提出14项工作任务,深入实施家政兴农行动,推动扩大家政服务供给,促进家政服务 消费,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民政部、商务部于7月至12月举办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活动以"惠老助老、品质生活"为主题。 ·我国出台首个行政区划代码管理领域部门规章。 ·国务院食安委:从业人员可通过全国食品安全内部知情人举报系统,选择向所在单位或市场监管部门报告风险隐患,对报告重大隐患的予以重奖。 ·台风"丹娜丝"已致台湾2人死亡334人受伤。水利部:针对浙江、福建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圆满结束访问离开香港。 ·我国成立首个深空探测领域国际科技组织。 ·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7月8日至11日 ...
【新华社】从太空看“十四五”丨这些创新高地,正在拔地而起
Xin Hua She· 2025-07-04 08:36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历史节点回望,"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部署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指出要"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 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从太空俯瞰,卫星捕捉到科学高地正在加速崛起。 地点:北京市怀柔区 解读:2020年4月规划区(上图)与2024年8月建成区对比(下图),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装置布局初现。 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统筹规划建设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2017 年,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获批。如今,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怀柔科学城已从最初的规划逐步发展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密度 最高的地区之一。 这是北京怀柔科学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的核心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 HEPS )全景。 HEPS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立项,中国科学院 高能物理研究所承担建设,建成后将是世界上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 2023 年 12 月 11 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 解读:2025年与2020年相比,上海张江科学城内的人工智能岛周 ...
月球科考有了地球实验场 我国首个“类月球地下空间”教学基地落成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7-01 15:03
Core Insights -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s first "lunar-like underground space" teaching and training base aims to support the national lunar exploration program and cultivate interdisciplinary planetary science talent [1][5] Group 1: Teaching and Research Base - The base is located in the volcanic lava tubes of Jingpo Lake, Heilongjiang Province, which closely resembles the underground environment of the Moon [1] -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work at the base features a strong intersection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vering fields such a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underground structure CT imaging, embodied intelligent inspection, and digital twin technologies [3] Group 2: Robotic Prototypes - Two prototype detection robot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complex terrain conditions: the "Anteater," a flexible-arm robot designed for autonomous exploration and multifunctional operations, and the "Salamander," a deformable soft-wheeled robot adept at navigating complex terrains [3] Group 3: Comparative Planetology Base - A comparative planetology teaching and training base has also been established in a meteorite crater in Liaoning Province, which serves as a reference for understanding impact crater features on other celestial bodies [4] - These bases provide platforms for planetary science education and research, advancing technologies for in-situ resource utilization on the Moon [4] Group 4: Future of Embodied Intelligence - The development of embodied intelligence is expected to replace humans in hazardous tasks, with the potential to surpass human capabilities by 2045, facilitating exploration beyond Earth [4] - The bases are seen as training grounds for embodied intelligence technologies, contributing to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in building a strong planetary science nation [4]
我国有望建成国际首个火星样品实验室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7-01 13:49
编辑:王永乐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活力中国调研行)我国有望建成国际首个火星样品实验室 中新网合肥7月1日电 (记者 张强 贾亦夫)记者7月1日从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获悉,目前深空探 测实验室与中国科大正联合开展火星样品实验室技术方案的深入论证,处于立项论证阶段的冲刺阶段, 预计经过4-5年的建设,于2030年建成并试运行使用。 深空探测实验室由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中国科大三方共建,是面向世界航天科技前沿和国家航天强国 战略需求,围绕深空探测领域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和国际大科学计划,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 究,实现科学、技术、工程融合发展的新型科技研发机构。2022年2月25日,深空探测实验室在安徽合 肥揭牌。 据深空探测实验室研究员、天问三号行星保护系统技术负责人于秉坤介绍,我国正在规划实施首次火星 取样返回(天问三号)任务。火星样品实验室与月球样品实验室最大的不同是,火星可能存在活体微生 物,须具备生物安全高等级防护能力,以实现保护地球家园不受火星可能存在的未知微生物危害,同时 保护火星样品科学价值,不受地球环境污染。 于秉坤说,目前,国际尚未建成此类设施,我国有望建成国际上首个火星样品 ...
从“取水打砖”到星际驿站 中国科研人员解锁月球生存术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7-01 13:49
(活力中国调研行)从"取水打砖"到星际驿站 中国科研人员解锁月球生存术 要在月球上生存,水资源不可或缺。深空探测实验室未来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月壤水冰提取"技术 负责人祖琳说,月球的极区蕴藏着大量的水冰资源,这些水冰不仅是未来国际月球科研站的生命支持来 源,比如饮用水、氧气,还可通过电解制取氢氧燃料,支撑深空探测任务的能源需求,从而降低从地球 运输物资的成本和风险。 中新社合肥7月1日电 题:从"取水打砖"到星际驿站 中国科研人员解锁月球生存术 中新社记者 张强 贾亦夫 在月球上取水、打砖,给月球连上WIFI……记者近日来到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各式各样的深 空探测利器让人目不暇接。 国际月球科研站示意图。(资料图,深空探测实验室供图) 深空探测实验室于2022年2月在合肥揭牌,由中国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方共建, 正在围绕月球探测、行星探测、重型运载火箭三大领域开展工作。 在深空探测实验室资源利用实验区,深空探测实验室未来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月壤原位3D打印系 统"技术负责人杨洪伦介绍,"月壤原位3D打印系统"是一台可以利用聚光太阳能,将月壤高温熔融制成 月壤砖的装置。制成的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产品亮相第55届巴黎航展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7 12:18
据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本届航展上主要展出了长征二号丁、长征三号乙、长征六号甲、长征八号、 长征十二号等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三号E全电推小型通信卫星等模型;同时,通过视频和多媒体对探空火 箭、通信卫星和遥感卫星产品及应用,以及我国在北斗导航、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空探测和国际合 作等各领域的发展进行了介绍。 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和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模型为首次在国际航展中展出。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是中国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制的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是我国首型固体捆绑中型运载火箭,可满足未来 卫星多样化的密集发射需求。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是中国新一代中型液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二号运载火 箭继承现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高效的单芯级串联构型,简单、可靠、任务通用性好,提高了太阳同步轨 道入轨能力和低轨多星座组网能力,进一步完善和拓宽了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型谱,助力中国航天运 输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将单芯级液体火箭运载能力和大整流罩包络提升了一个新台阶。 中新网北京6月17日电 (记者 马帅莎)第55届巴黎-布尔歇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简称"巴黎航展")当地时间 16日开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展台通过多种方式向国际客户展示了中国航天科技 ...
探访深空探测实验室:三载奋斗 筑梦星河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6-09 13: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合肥6月9日电 (张俊 李宜然)"深空探测实验室的成立是落实国家战略布局、打造国家高端智库、 助力航天强国建设的关键一子。"深空探测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表示。 三年前,面对国家深空探测长远发展的迫切需求,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方共建深 空探测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旨在打造国家实验室核心战略力量、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人 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短短三年,实验室完成了从机构组建、平台搭建到任务支撑、科研攻关的跨越式发 展。 图为深空探测实验室航拍图。深空探测实验室 供图 聚势攻坚打造深空探测科研创新破壁之力 实验室牵头成立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打造安徽省空天信息顶尖孵化器,推动产业基金落地合肥。成 立三年来,实验室成为支撑安徽省因地制宜发展空天信息产业的重要力量。 实验室的蓬勃发展源自于体制机制的创新。据深空探测实验室理事会办公室主任李航介绍,共建三方授 予实验室自主决定科研方向、自主决策经费用途、自主制定人才标准、自主开展职称评聘、自主确定薪 酬总量。在此基础上,实验室开创了一套全新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和人才激励机制,营造"能干事、干 ...
瞭望 | 天问二号叩响中国小行星探测之门
Xin Hua She· 2025-06-09 11:32
天问二号主要任务目标是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 学探测。这是我国首次实施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迈出了深空探测的新一步 天问二号任务技术难度大,工程风险高,设计任务周期10年左右,后续环节的不确定因素对于这场漫长 征程来说是一场持续考验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贾雯静 5月29日1时31分,辉光照亮夜空。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 号乙Y110运载火箭(下称长三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烈焰中起飞。 自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天问"系列以来,这一以屈原诗句命名的行星探测工程,赓续中华文明对宇宙 奥秘的追问。目前,天问一号探测器已获取珍贵火星原始科学数据。 如今,天问二号再次踏上星际探测征程,主要任务目标是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 球,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 国家航天局局长单忠德表示,国家航天局牵头实施天问二号任务,推动星际探测征程接续前进,迈出了 深空探测的新一步。任务实施周期长,风险难度大,工程全线攻坚克难,协同攻关,确保了发射任务圆 满成功。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