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协同

Search documents
探索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路子
Xin Hua Ri Bao· 2025-06-30 20:33
作者简介于波,江苏省生产力学会秘书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江苏省"六大 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人选,荣获"2020年度中国生产力学会优秀成果奖""第十三届江苏省高校哲学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等多项学术奖励。 □ 于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 局作贡献,并指明其中一个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科技创新是产业创 新的核心动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飞跃,两者相辅相成、互促共进。探寻科产创新融合发展新 路子,扎实推进科产创新深度融合,也是江苏作为经济大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的着力点 和"必答题"。 切实激发企业科技创新主体活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健全企业激励创新制度体系。推动企业共建或 引进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推进协同创新合作。简化企业研发加计扣除手续,加大企 业创新税收优惠,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政策引导和市场激励,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和提供促 进企业创新的金融产品。推进实施职务成果赋权、科技人才特殊薪酬管理和中长期股权激励等政策,破 解科技创新激励体制机制难题 ...
江苏“双高协同”创新发展启动
Xin Hua Ri Bao· 2025-05-25 20:58
试点对象为省内的国家级、省级高新区及高水平大学、应用型地方高校。高新区选择的"双高协同"特色 产业,应聚焦"1650"产业体系和未来赛道,具备较完整的产业链,且产业链向研发和服务高端延伸;具 备一定的产业规模,形成较完善的企业创新梯队;企业产学研合作需求旺盛,拟与结对试点高校合作开 展的研发项目不少于10项;建有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概念验证或中试转化等科技平台载体,健全的检 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或创业孵化等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完备的科技金融服务支撑体系。高校具有与 结对试点高新区特色产业相匹配的特色学科,建有产业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等产业人才培养平台,具 备完善的人才评价制度体系,已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相关工作,且相关团队创新能力强,承担有 国家级科技项目。 本报讯(记者徐冠英)为充分发挥高新区和高校两大创新主体协同优势,以"有组织科研+有组织转化",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江苏今年组织开展高新区和高校协同创新发展(简称"双高协同")。 5月25日,省科技厅、省教育厅联合发布"双高协同"试点申报的通知,按下"双高协同"这个创新打法的 启动键。 省科技厅、省教育厅要求,试点高新区和试点高校探索构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