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标准体系构建

Search documents
中国正以“材料创新+工艺革新+标准引领”参与全球固态电池竞赛
Zhong Guo Qi Che Bao Wang· 2025-06-13 03:02
卫蓝新能源作为这一技术的产业化载体,已实现1.0代(液态含量10-25%)和2.0代(液态含量5-10%)产品的量产,配套车型续航突破1000公里。3.0代 准固态电池(液态含量<5%)正在江苏溧阳量产线上调试,预计2026年实现装车应用。值得关注的是,其硅碳负极技术已将克容量提升至2300mAh/g,预锂 化工艺通过卷对卷蒸发法实现700mm幅宽连续生产,良率突破92%。 南方科技大学许晓雄教授则以金属锂负极为切入点,展示了全固态电池的极限能量密度潜力。其团队开发的聚合物-硫化物复合电解质膜,在450Wh/kg 能量密度下实现10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85%,-30℃低温放电效率达78%。特别在热失控防护方面,通过卤化物复合电解质改性,将热失控最高温度从2000℃ 降至1200℃,距离车规级800℃目标仅一步之遥。 标准体系构建:全固态电池的"中国定义" 在本次大会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管理部部长丁彦辞详细解读了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CSAE标准:在120℃真空环境加热6小时,失重率≤1%成为 核心判定指标。该标准通过28家单位联合验证,覆盖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三大技术路线,解决了行业长期存在的概念混淆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