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浸采铀技术

Search documents
把“呆矿”变成“宝藏” 我国天然铀生产迎来新突破
Yang Shi Wang· 2025-07-12 11:28
央视网消息:7月12日,记者从中核集团获悉,我国规模最大的天然铀产能项目"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成功生产下线"第一桶铀", 标志着我国天然铀生产取得突破,将有力保障我国能源资源安全的自主可控。 和传统的开采方式不同,"国铀一号"的地浸采铀技术颠覆了传统矿山井下开采模式,无需将矿石提升到地表处理,它是通过将二 氧化碳和氧气溶于水,注入含矿层,与矿层中的铀发生反应,再将含铀溶液抽取到地表,输送至水冶厂进行铀金属的提取与回收。采 用二氧化碳和氧气作为原料,不仅成本低,还环保,一个中等规模铀矿山每年可利用消耗3万吨二氧化碳。 专家称,结合我国北方砂岩型铀矿的特点,采用二氧化碳和氧气作为浸出剂,浸出效果理想,实现了天然铀产业的"五大革新", 一是资源利用的突破,二是安全水平的提高,三是产能规模的扩大,四是生产功效的提升,五是更加绿色智能。中核集团相关负责人 表示,未来,该技术将在我国北方盆地多个产能项目中应用落地,加快北方千吨级铀矿大基地建设,满足国内核电发展的需求。 "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是我国产能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建设速度最快的天然铀生产基地,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具有绿色、 经济、智能、高效的特点。"第一桶铀"的成 ...
天然铀生产重大突破!中核集团宣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2 08:24
和传统的开采方式不同,"国铀一号"的地浸采铀技术颠覆了传统矿山井下开采模式,无需将矿石提升到地表处理,它是通过将二氧化碳和氧气 溶于水,注入含矿层,与矿层中的铀发生反应,再将含铀溶液抽取到地表,输送至水冶厂进行铀金属的提取与回收。采用二氧化碳和氧气作为 原料,不仅成本低,还环保,一个中等规模铀矿山,每年可利用消耗3万吨二氧化碳。 中核集团首席科学家 中国铀业总工程师 苏学斌:结合我国北方砂岩型铀矿的特点,采用二氧化碳和氧气作为浸出剂,浸出效果理想,实现了 天然铀产业的"五大革新",一是资源利用的突破,二是安全水平的提高,三是产能规模的扩大,四是生产功效的提升,五是更加绿色智能。 中核集团中国铀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长 袁旭:未来,该技术将在我国北方盆地多个产能项目中应用落地,加快北方千吨级铀矿大基 地建设,满足国内核电发展的需求。 来源丨央视新闻 编辑丨黎雨桐 千万人口大城杭州,落户接近"零门槛" Manus清空微博、小红书!官网显示"地区不可用",总部已迁至新加坡 SFC 21君荐读 据央视新闻报道,7月12日,记者从中核集团获悉,我国规模最大的天然铀产能项目"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成功生产下线"第一桶 ...
中美印铀矿年产量对比哪家强:印400吨,美317吨,中国产量有多少
Sou Hu Cai Jing· 2025-07-01 08:01
核电站是维系全球电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铀矿作为核电的主要原材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美印三国作为全球领先的人口大国,对于电力的需求量也十 分可观,对于铀矿的需求也不小。 在这样的情况下,三国的铀矿年产量也备受关注,印度400吨,美317吨,中国铀矿年产量又达到了什么水平呢? 作为全球核电第一大国,美国核电站供应着全球30%的核能电力,却陷入结构性困境,2024年其本土铀矿产量仅为317吨,而实际年消耗量高达1.9万吨, 98%依赖进口,这个核电巨人暴露了它在铀矿领域的深层危机。 上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撤资导致铀工业体系瓦解,如今全美仅存一家浓缩厂,27%的浓缩铀仍需从俄罗斯进口,西屋电气的内部报告指出,即便所有规划 铀矿项目满负荷运转,产能仍不足需求量的35%,新建核反应堆面临无米下炊的窘境。 技术突围的尝试同样步履维艰,美国能源部押注钍基核燃料,实验室数据显示其能量密度可达铀的200倍,但商业化进程至少需要十年周期,远水解不了近 渴。 而美国每年大约40%的铀原料从加拿大进口,对加拿大铀矿加征10%关税的政策,反而推高了本土核电成本,暴露出战略层面的矛盾。 资源禀赋的先天不足进一步制约发展,美国经济可采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