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融合

Search documents
从太空“基建狂魔”到数据“变现达人”,商业航天还差几步?
Huan Qiu Wang· 2025-04-29 03:17
多位行业人士指出,目前客户对卫星数据使用量仅占数据总量的一小部分。商业航天领域供需针对性不足,产品 及技术转化率有待提高,企业呼吁建立多维市场交易平台,加强政策支持,促进应用落地。中科西光航天副总经 理王彦添称,公司高光谱卫星产品数据丰富,在危险气体监测等领域表现良好,应用空间广阔。(陈十一) 传统航天生产依赖人工,耗时漫长。如今,行业引入航空及汽车工业柔性智能化产线理念,采用脉动式柔性生产 工艺,将卫星制造划分为12个核心工位模块,大幅提升产能。赛迪研究院报告指出,中国商业航天正快速成 长,"星箭场测用"链条企业已突破技术瓶颈,商业卫星制造进入量产阶段。以千帆星座为例,自2024年8月6日首 批"一箭十八星"发射,至2025年3月12日第五批发射,在轨卫星达90颗。格思航天作为其主要制造商之一,年产能 300颗,随着二期工厂项目落地,未来吨级以上卫星年产150颗,吨级以下年产600颗。银河航天卫星智慧工厂使研 制周期缩短80%,具备2000公斤以下卫星制造能力,年产中型卫星可达百颗。国海证券研报预计,截至2025年2月 19日,我国在轨卫星数居全球第二。基于ITU要求与星座规划,2024 - 2030年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