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屈家岭文化
icon
Search documents
勾勒长江中游史前文明图卷(探访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屈家岭文化陶球。本报记者 田豆豆摄 屈家岭文化碳化稻谷、碳化粟、碳化栎。本报记者 田豆豆摄 2023年12月,考古人员在屈家岭遗址F38现场进行考古工作。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油子岭文化带盖黑陶鼎。本报记者 田豆豆摄 屈家岭文化蛋壳彩陶杯。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供图 屈家岭先民住在哪里?房子是怎样的?2012年—2013年,考古人员在屈家岭南部台地发现了面积约510 平方米的屈家岭文化大型建筑遗迹F38,有黄土台基和数量众多、体量巨大、建造工艺考究的磉墩,这 是国内迄今所见磉墩的最早形态,为中国古代土木建筑技术研究提供了考古学依据,填补了中国建筑史 的空白。 磉墩是古建筑的基础部分,起到承载柱子、柱础及墙体的作用。紫禁城等皇家建筑也是用磉墩来保持砖 木结构的稳定性。在屈家岭遗址F38,深埋地下的巨大磉墩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该建筑的磉墩总计 有70余个,最大的长约3.3米,宽约1.7米,深约1.5米。正如现代建筑楼层越高地基就越深,古建筑的磉 屈家岭文化,是长江中游最早发现并正式命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也是长江中游最兴盛的一支新 石器时代文化。屈家岭文化得名于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遗址。1954年,在配合石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