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日斗争
icon
Search documents
永远的旗帜
He Nan Ri Bao· 2025-06-30 23:20
核心提示 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无数共产 党员率先垂范,冲锋在前,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七一"到来之际,本报推出"永远的旗帜"报道,采访我省共产党员抗战英烈后 人,通过他们的深情追忆,生动再现英烈壮举,阐释英烈精神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传承,以此凝聚起奋进的磅礴力量。 家乡的红色丰碑 6月25日上午,在太康县大许寨镇游庄村,一座小院绿荫掩映,84岁的游立峰坐在椅子上乘凉。作为抗日英烈理琪的侄子,他讲述了大 伯经历的一段烽火岁月。 理琪原名游建铎,1908年出生于太康一个富裕家庭,1924年赴开封求学时接触共产主义思想,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受党派遣回太康 开展革命斗争。后来,理琪考入西北军无线电学校。1934年,理琪被派往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后又被派往山东胶东工作。1937年, 理琪领导天福山起义,创建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 离游立峰家不远,有几间青砖黛瓦的老屋,这是理琪家的老宅,他在这里出生长大。 游立峰说,大伯牺牲的时间比较早,未曾谋面,但他常听父亲讲大伯的事,"大伯中等身材,戴着眼镜,说话很'硬',说干啥就要干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王少奇:搞革命就不能怕死
Xin Hua She· 2025-06-25 23:04
在天津市蓟州区盘山的岩石上,很多抗日标语清晰可见。这是王少奇当年带领当地军民在这片地区坚持抗日斗争的痕迹。 王少奇,原名王毓琨,字季如。1912年出生于河北省香河县。1926年,他考入河北省立通县师范学校,在校期间他经常阅读进步书刊,积极参 与抗日宣传活动。1935年,王少奇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王少奇受党组织派遣到蓟县(今天津市蓟州区)开展抗日救亡工作。王少奇拿出全部积蓄开办了一家诊所,每日身背药箱,一边给群 众看病,一边进行抗日救亡宣传。仅半年多时间,他就发展了大批抗日救国会会员,并在板桥镇周围的20多个村庄建立了抗日救国会组织。 1944年10月17日,王少奇在丰润县杨家铺参加区党委扩大会议时,遭数路日伪军包围。王少奇尽力冲出敌人火力网后,看到战友负伤,于是果 断返回,为战友包扎时不幸胸部中弹。为了保守党的机密,他艰难撑起身体,烧毁了身上携带的文件后继续向敌人射击,并将最后一颗子弹留 给了自己。 中共蓟县县委成立后,王少奇担任了县委委员、蓟县抗日救国总会宣传部长等职务。 1940年,包森、李子光和王少奇等人以盘山为依托开辟建立了盘山抗日根据地。随后,日本侵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