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风

Search documents
王少奇:“任何时候都不能泄露党的秘密”(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
Ren Min Ri Bao· 2025-06-29 22:01
在天津市蓟州区盘山的岩石上,很多抗日标语清晰可见。这是王少奇当年带领当地军民在这片地区坚持 抗日斗争的痕迹。 1943年年底,王少奇调任冀东军区卫生部部长兼政委。为了解决部队医疗问题,他组织开办卫生训练 班,还秘密潜入北平、香河等地筹措资金、药品和医疗器械。"王少奇和战友们的不懈努力,为冀热辽 军区奠定了卫生工作基础。"天津市盘山烈士陵园主任郑辉说。 1944年10月17日,王少奇在丰润县杨家铺参加区党委扩大会议时,遭数路日伪军包围。王少奇尽力冲出 敌人火力网后,看到战友负伤,于是果断返回,为战友包扎时不幸胸部中弹。为了保守党的机密,他艰 难撑起身体,烧毁了身上携带的文件后继续向敌人射击,并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 每年清明,王少奇之孙王继烈都会带着孩子到盘山烈士陵园祭奠,在王少奇的墓碑前,讲讲这一年取得 的新成绩。"自爷爷起,我们家四代人都是共产党员,这份红色基因一直激励着我,我也会继续担负起 属于我们的责任,传承好这份红色家风。"王继烈说。 王少奇,原名王毓琨,字季如。1912年出生于河北省香河县。1926年,他考入河北省立通县师范学校, 在校期间他经常阅读进步书刊,积极参与抗日宣传活动。1935年,王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王少奇:搞革命就不能怕死
Xin Hua She· 2025-06-25 23:04
在天津市蓟州区盘山的岩石上,很多抗日标语清晰可见。这是王少奇当年带领当地军民在这片地区坚持抗日斗争的痕迹。 王少奇,原名王毓琨,字季如。1912年出生于河北省香河县。1926年,他考入河北省立通县师范学校,在校期间他经常阅读进步书刊,积极参 与抗日宣传活动。1935年,王少奇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王少奇受党组织派遣到蓟县(今天津市蓟州区)开展抗日救亡工作。王少奇拿出全部积蓄开办了一家诊所,每日身背药箱,一边给群 众看病,一边进行抗日救亡宣传。仅半年多时间,他就发展了大批抗日救国会会员,并在板桥镇周围的20多个村庄建立了抗日救国会组织。 1944年10月17日,王少奇在丰润县杨家铺参加区党委扩大会议时,遭数路日伪军包围。王少奇尽力冲出敌人火力网后,看到战友负伤,于是果 断返回,为战友包扎时不幸胸部中弹。为了保守党的机密,他艰难撑起身体,烧毁了身上携带的文件后继续向敌人射击,并将最后一颗子弹留 给了自己。 中共蓟县县委成立后,王少奇担任了县委委员、蓟县抗日救国总会宣传部长等职务。 1940年,包森、李子光和王少奇等人以盘山为依托开辟建立了盘山抗日根据地。随后,日本侵略 ...
传承发扬优良作风 | 人不率则不从 身不先则不信“延安五老”在作风建设中的率先垂范
Zhong Yang Ji Wei Guo Jia Jian Wei Wang Zhan· 2025-06-12 00:50
编者按: 中央八项规定是党中央徙木立信之举,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标志性措施。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 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体现了党中央贯彻落实中央 八项规定、锲而不舍抓作风建设的坚强决心和坚定意志。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 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总结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加强党的光荣传统 和优良作风教育,《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即日起推出《传承发扬优良作风》栏 目,介绍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敬请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领导干部的作风历来是引领党风政风和社风民风 的重要风向标。被誉为"延安五老"的吴玉章、林伯渠、徐特立、董必武、谢觉哉,都是德高望重的老一 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资历深、职务高、贡献大,始终保持对信仰、对纪法、对人民的敬畏,在党的 作风建设中始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延安时期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觉而正确的以身作则 延安大生产运动期间,林伯渠不仅是组织领导者,而且是生产劳动的积极参与者。1944年,他根据党中 央和边区政府的要求 ...
为什么领导干部的“家事”不是个人私事?
Xin Hua Wang· 2025-05-20 09:09
0:00 《以理服人丨权威专家独家解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系列短视频第9期 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不少领导干部不 仅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 财。有的将自己从政多年积累的"人脉"和"面子",用在为子女非法牟利上,其危害不可低估。 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家"和"冢"这两个字,它们很像,区别就 在于那个"点"摆在什么位置。对家属子女要求高一点才能成为幸福之家,低一点就可能葬送一个好家 庭。有的领导干部一路走来为事业付出很多,有的在实践中什么关都能过,甚至生死关也能过,但亲情 关过不去,最后栽在了这个问题上。因此,总书记指出,对家里那点事,要多操点心,多听听各方面反 映,有了问题要敢抓敢管,再难也要硬起头皮来管,一要管住,二要管好。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周恩来、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都是家风建设的榜样。周恩来严格要求自 己过好"亲属关",他的晚辈们把总理对大家的要求归纳为"十条家规"。这"十条家规"涉及到亲属往来看 望他相关的吃穿住用行,怎么来,来了住哪里,出行又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