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传播

Search documents
美国作家贾和普:千年蜀道是文明互鉴“活化石”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1 08:18
中新社四川广元6月10日电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的千古绝唱让古蜀道成为中华文化经典 意象。在大洋彼岸,年过八旬的美国老人贾和普(Hope Justman)从欣赏唐代名画《明皇幸蜀图》到写作 《剑门古蜀道行走记》(Guide to Hiking China's Old Road to Shu),用二十五载徒步之旅丈量这条千年古 道。 这一古代天险如何转变为文化长廊?中国古代交通遗存何以与不同文明对话?如何以跨文化视角解 码蜀道海外传播?今年,贾和普再次来到四川广元徒步蜀道,中新社"东西问"独家对话这位美国"蜀道 迷",分享她的蜀道故事以及对中国古代交通文明当代价值的思考。 中国道路文明与西方罗马道路几乎同期发展,命运却截然不同。罗马帝国衰落后,欧洲古道路无人 修缮,渐渐消失;而中国道路网络却在朝代更迭中不断修缮,延续两千多年。16世纪,来华耶稣会士在 写回欧洲的信中,对中国令人称奇的全国性道路网络惊叹不已,我们由此得以管窥中国道路系统的发 达。 蜀道这一交通网络不仅连接关中平原与四川盆地,促进了国内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帮助中国成为 幅员辽阔且统一的国家,同时还是丝绸之路在西南方向的重要延伸,成为不同文 ...
交互设计助力创新文化遗产传播路径
Xin Hua Ri Bao· 2025-04-27 02:34
移动应用与社交媒体平台通过终端适配性、数据驱动与社群运营,构建了文化遗产传播的生态化矩阵。 移动应用将物理空间转化为承载文化叙事的智能场域,社交媒体平台则激活了文化参与的社群网络。 移动应用作为智能交互终端,深度融合定位服务、传感器数据与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场景感知与文化内 容的精准匹配。定位服务与场景化推送技术的深度融合,使文化信息精准适配用户物理空间与行为状 态。界面交互遵循人体工程学原理,通过多维度反馈机制维持用户与内容的持续对话,构建虚实交融的 文化体验场域。社交媒体平台则通过用户生成内容的机制与算法推荐模型,激活文化遗产的社群化传播 XR技术:沉浸式重构文化遗产的时空维度 XR技术是扩展现实技术的另一种表达互动方式,通过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与MR(混合 现实)的融合,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叙事与交互体验提供了多维度解决方案。文化遗产传播的核心价值 在于消解了物理限制与时间壁垒,构建沉浸式文化认知场景。 在技术实现层面,XR依托三维建模、空间计算与实时渲染技术,将文化遗产的静态实体转化为可交互 的数字孪生体。高精度数字化技术完整保留文化本体的物质特征与非物质内涵,用户通过自然交互指令 触发多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