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族文化保护
icon
Search documents
保亭在全国率先构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标准+服务”体系
Hai Nan Ri Bao· 2025-07-03 01:42
保亭在全国率先构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标准+服务"体系 槟榔谷里,民族文化"活"起来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佳琪 通讯员 潘达强 跟着80岁的黎族阿婆学织黎锦,聆听用鼻箫演奏的流行音乐,再参加一场热热闹闹的黎族婚礼…… 7月2日,走进位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的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以下简称槟榔谷),就像走 进了一家民族文化"活态"博物馆。 一项立法保障,为民族文化筑牢法制根基 在槟榔谷"甘什嘚"文化体验区,黎族艺人黄龙乙手持鼻箫吹奏,一曲融合传统黎调与现代韵律的音 乐悠扬荡开。自幼随父学艺的他,今年4月正式成为保亭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竹木器 乐"代表性传承人。 黄龙乙身份的"认证"与技艺的存续,离不开保亭出台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条例》。这部条例以法治力量明确权责、划定范畴——明确将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语言、口头传统、民 间文学、音乐、舞蹈、乐器、绘画、雕塑等八大类情形列为需保护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确保各种传 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在及时抢救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得到传承和持续发展, 为民族文化从"自发存续"迈向"系统守护"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立 ...
贵州民族文化焕发新彩
Ren Min Ri Bao· 2025-06-04 00:29
传唱千年的侗族大歌,邂逅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迅速走红出圈。 "侗家无字传歌声——口传心授的侗族大歌,很古朴也很时尚。"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文 体广电旅游局局长唐大才介绍。 贵州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以侗族大歌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 考察时指出:"要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今年3月,习 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 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 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贵州持续做好民族文化的保护、创新与利用,增强文化自信,助推经济社 会高质量发展。 方形石墩、木构长廊、高大门楼……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者相镇纳孔村文化广场,一条青石 板路将各式建筑串珠成链,形似布依族八音坐唱中使用的一种乐器——月琴。 "营建方案融合非遗元素、体现民族特色,在群众会上高票通过。"纳孔村党支部书记岑立江说,拥有约 600年历史的布依古寨,民居修缮或新建均须从村到县 ...
山水为幕、生活作展的奇妙“无墙”博物馆
Xin Hua Wang· 2025-05-18 03:00
新华社南宁5月17日电(记者黄凯莹)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六巷村下古陈屯,蜿蜒的石板路通向一扇饱经沧桑的木门,嵌于黄泥墙与青石 基之中,门上檐角微微上翘,古朴而庄严。 "这扇古寨门是我们金秀坳瑶生态博物馆的一件'百年馆藏'。"博物馆管理员盘义勇说。 生态博物馆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它突破了传统博物馆的空间限制,将博物馆的范围扩大到整个社区、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坳瑶是瑶族 的一个支系,金秀坳瑶生态博物馆保护范围涵盖六巷乡上古陈和下古陈两个坳瑶村寨,其展示与信息资料中心设在下古陈屯,于2011年5月正式建 成并对外开放。 每逢节庆活动,婉转动人的独弦琴声随海风飘扬,高跷捕鱼的绝技引得游人啧啧称奇。类似的场景,在京族生态博物馆内以模型、影像等形式展 出,并配上详细的背景介绍。 "京族独弦琴、高跷捕鱼都是京族人民引以为傲的文化瑰宝,海洋文化特色鲜明。"京族生态博物馆馆长赵霞说,为保护和传承好京族的传统文 化,生态博物馆不仅提供了静态展出的空间,同时还常态化地打造日常展示的舞台,以此鼓励当地居民投身到保护与传承的实践中。 "在发展中保护民族文化是生态博物馆的重要议题。"麦西说,许多生态博物馆藏于村寨,它们的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