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陷阱防范

Search documents
求职避坑,5起侵害就业权益案例曝光
第一财经· 2025-09-16 15:58
本文字数:2090,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一财大政 近日,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高峰期,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5起侵害劳动者就业权益典型 案例,揭开高薪"招转培"、扣证、黑中介、"缩水合同"、收费押金等常见求职陷阱的隐蔽套路,支招 毕业生避坑防诈。 2025.09. 16 警示提醒:根据劳动合同法,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扣押劳动者身份证、毕业证、资格证等个人证件。 高校毕业生等求职者应强化法律意识,拒绝"潜规则",若遇扣押行为,应立即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 政部门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案例三: 山东川禾船舶管理有限公司未经许可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案 基本案情:2024年2月,求职者通过微信小程序"航运e家"与山东川禾船舶管理有限公司取得联系, 该公司收取中介费3000元,承诺安排其上船工作,后逾期未履行约定且以各种理由拖延,拒绝退还 中介费用。 案例一: 山东高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招转培"案 基本案情:山东高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校园招聘、招聘平台、微信朋友圈等发布信息,通过冒用 尚诚等其他公司名义吸引人员应聘,转而发展成为收费培训对象,缴纳高额学费。 处理结果:经核实,该公司存在虚假招聘 ...
发布虚假信息、诱导求职者缴费,教育部发布多起违法违规招聘案例
Xin Jing Bao· 2025-08-22 08:42
"交钱就能安排进央企""内推直荐、免试直签""国企有渠道包进""培训费2.8万元、服务费6万元直签XX 国企"……在此次查处的违法行为中,虚假招聘信息多打着这些旗号引流获客,吸引有求职需求的消费 者买单,缴费签订"职业指导规划咨询服务协议",而往往在职业介绍失败后,求职者也遭遇退款难,相 应公司均被作出"吊销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其中,2025年4月,某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还在互联网发布信息称"有国企内部领导关系,包干费用30万, 未成功安排工作全额退费",诱导求职者缴费应聘,在职介失败后拒不退费。经调查,该公司并未受相 关国企委托开展招聘,其行为构成"发布不真实、不合法招聘信息"的违法事实。 教育部提醒,对于求职过程中发现招聘信息中含有性别、民族、种族、宗教信仰等歧视性内容的,可及 时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举报投诉。给个人造成损害的,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要求其依法承担民事责 任。 另外两起案例中,某网络有限公司在未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被没 收违法所得1.07万元,罚款1万元;某人力资源公司发布苏州某电子公司招工信息,通过微信联系、在 酒店或大巴车等地点面试后,再以人员已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