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涉考诈骗
icon
Search documents
警惕涉考诈骗陷阱
Jing Ji Ri Bao· 2025-06-19 22:12
其实,历年录取分数线、院校招生计划、专业排名等是公开信息,只需认真检索就能免费获得。志愿填 报的本质是生涯规划,而并非单纯的分数博弈。与其花大价钱请人"帮助",不如认真思考孩子的兴趣是 什么?未来想从事什么行业?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这些问题的答案,绝不是某个"专业服务"机构能轻 易给出的。 高考结束,考生和家长们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各类网络诈骗、谣言陷阱如影随形,从"内部指 标"到"提前查分",从"作弊通知短信"到"报考辅导",打着"专业服务"的幌子迷惑家长,这些精心设计的 骗局似乎成为了高考后的"第二考场"。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粗劣骗术,如今也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衣。AI换脸、语音合成等新型诈骗手段具 有更强的迷惑性,使其有更高的"可信度",辨别真伪变得更加困难。 筑牢高考后的防诈骗护城墙,需要多方合力构建系统性防线。教育部门要联合公安、网信等部门开展广 泛宣传和严厉打击;社交媒体平台要把好关,将算法和人工相结合,完善关键词预警机制并及时作出防 骗提示;电信运营商也应该强化管理,如对短时间内大量群发敏感词的号码实施重点监控。更重要的 是,考生和家长要务必保持清醒,避免被营销裹挟,警惕各 ...
12321提示:警惕高考后九大涉考诈骗陷阱
Bei Ke Cai Jing· 2025-06-10 04:52
不法分子精准洞察考生和家长对分数的急切渴望,借助家长群、考试群、手机短信等多样渠道,大肆散 布"提前查询分数"的虚假广告链接。一旦考生和家长点击该链接,便会被要求填报身份证、准考证等核 心信息,甚至还需交纳查询费用。但实际上,点击链接并输入信息的行为,不仅会让考生和家长面临财 产损失,个人信息也将毫无保留地被泄露,陷入更大的风险之中。 提醒:考生及家人查分时,务必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切勿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链 接。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随着高考落下帷幕,6月10日,12321受理中心官方公众号发布"警惕高考后涉考诈骗 陷阱"的提示,为避免给考生和家长带来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务必高度警惕以下常见骗局。 一、精准涉诈短信骗局 近日,部分高考考生收到疑似冒充教育考试院发送的涉诈短信,称在考试中被AI监考发现其有作弊行 为,成绩记为0分。如有疑问请致电。此类涉诈短信抓住了考生对考试成绩的重视心理,以严重后果制 造恐慌情绪,使考生在慌乱中失去理性判断。一旦回拨电话,诈骗分子会以"消除作弊记录""恢复成 绩"为由,要求考生转账缴纳 "保证金""手续费",进一步骗取钱财。 提醒:收到此类涉诈短信,要保持冷静, ...
@高考考生 这些涉高考信息是诈骗!
Yang Shi Wang· 2025-06-06 02:46
海口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民警 侯斌:他们承诺会考试全程指导,却要求先支付费用,可当考生拿到所谓的作弊器材,才发现不过是普通耳塞。高 考的安检措施极其严格,电子屏蔽器会屏蔽网络信号,还有无线电探测仪,随时发现可疑信号。一旦在考场上发现作弊行为,考生不仅成绩作废,还会记入 诚信档案,影响未来的求学和就业之路。 每年高考季,也是涉考类诈骗案件的高发期扰乱高考秩序。面对花样翻新的涉考骗局,广大考生和家长要提高警惕、切莫轻信。 如今,涉及高考的诈骗手段与新技术结合,呈现出智能化、隐蔽化特点。例如,利用AI生成逼真的"教育部文件",或通过自媒体账号批量炮制"高考改革"谣 言,借助算法推荐实现精准传播。 海口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民警 侯斌:不法分子会通过各种隐蔽的渠道,如突然弹出的网页广告、社交平台的陌生私信,声称自己有内部渠道,能 搞到高考的真题和答案,吸引考生和家长上钩。有的骗子还会抛出先付定金,考后再付尾款,不满意全额退款的"贴心方案",让不少心急的家长和考生落入 圈套。 "隐形耳机过安检,实时语音报答案""手表式接收器,监考老师查不出"……社交平台上,这类广告屡见不鲜,还会伪造作弊器材照片和成功案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