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猎文化

Search documents
大顶子山下,同绘一幅“鱼皮画”(边城见闻)
Ren Min Ri Bao· 2025-07-03 22:08
《乌苏里船歌》诞生地饶河县生态环境优美。 徐 义摄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这首源于赫哲族民 歌的《乌苏里船歌》闻名遐迩,生动描绘了赫哲人的捕鱼生活。 大顶子山顶峰一景。 徐 义摄 饶河县赫哲族渔民驾舟撒网捕鱼。 徐 义摄 尤雪松(右一)向俄罗斯游客教授鱼皮画制作。 石 乔摄 饶河县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 区那乃族工匠交流桦树皮制作技艺。 李文博摄 悠悠乌苏里江向北流淌,汇入黑龙江(俄罗斯称"阿穆尔河")。位于西岸的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 正是《乌苏里船歌》诞生的地方,这里素有"赫哲之乡""东方渔猎文明的摇篮"等美誉。 乌苏里江对岸,是俄罗斯那乃族主要居住区。作为古老的渔猎民族,赫哲族与那乃族都以独特的鱼皮制 作技艺闻名于世。他们制作的鱼皮衣物上,相似的鱼纹、波浪纹、云卷纹等纹样成为共同的符号印记。 而今,两个民族携手创新特色产品,传唱民心相通佳话。 俄罗斯游客在饶河县四排赫哲风情旅游景区合影。 饶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图片来源:黑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审图号为黑S(2025)58号 古老渔猎文化—— 成为跨越国界民心相通纽带 每年5、 ...
文博日历丨专业渔猎7500年 史前东北老铁的装备太硬了
Yang Shi Xin Wen· 2025-05-23 05:44
夏天是烧烤最佳季节 提到烧烤 北纬47度的烤肉传奇—— 齐齐哈尔绝对底蕴深厚 早在7500年前 那儿的人们就带上自制的硬核装备 搞肉吃去了 三个看点带你认识 白玛瑙凹底石镞(zú) 专业渔猎7500年! 精美玛瑙竟是用来干这个的 家人们谁懂啊? 第一眼看到它的感觉 根本就是一块鲷鱼片 且被大厨片得薄到发光 甚至马上就想动手蘸酱油了 当然下一秒等待你的将是 牙齿被硌掉…… (玛瑙的莫氏硬度可达7) 这个高仿的"生鱼片"真身是 白玛瑙凹底石镞 为昂昂溪地区的先民在7500年前 狩猎时使用的箭头 它由白玛瑙压制而成 通体宛若晶莹剔透的水晶 器身呈弧边三角形 底部优雅的凹底设计是妥妥的"黑科技" 有利于固定在箭身上 控制飞行方向和速度 刃部薄如蝉翼 两边锯齿细密 让它在使用时更加锋利 主打一个 "高颜值暴击+硬核技能满点" 如此精致的利器 体现了史前先民高超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 "别小瞧" 它是穿透力拉满的"远程武器" 是专门用来狩猎和战斗的武器 石镞在黑龙江流域原始考古遗存中极为普遍 △序号1至5分别是:凹底石镞;平底石镞;柳叶形凹底石镞;有铤玛瑙石镞;白玛瑙石刀,均为昂昂溪文化类型文物齐齐哈尔市博物馆藏 昂昂溪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