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秩序
Search documents
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秩序
Sou Hu Cai Jing· 2025-06-09 20:05
原文刊载于《中国科学院院刊》2025年第4期专题"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 郑永年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 人工智能对人类带来的挑战之一是其"去智化"功能正在产生"人工智残"现象,即由于滥用人工智能相关工具,导致人类自我智力伤害,从而对社会秩序产生 深刻影响。"人工智残"现象的产生源于人工智能的2种结构性因素——技术结构特性和治理结构特征。技术结构特性表现为技术能力高度集中、管控高度集 权、商用者高度垄断、使用者高度分散。治理结构特征则表现为高度等级化,形成一种"牧民社会"的治理结构,即人工智能自身快速发展,加速人类自我愚 昧的进程,摧毁现行人类生活体制,从而逐渐扮演"牧羊犬"的角色。为改变这种趋势,政府应发挥核心作用,通过确立和强化政府的责任、网络平台责任、 加强网络监测与情报收集、重塑教育与人类理性等方式,塑造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秩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也决定社会秩序。在漫长的传统农业社会,社会秩序历经数千年,但因没有革命性技术的产生,社会秩序只有量变,而没 有质变。近代以来,技术革命不断导致经济革命,经济革命不断导致社会秩序的变迁,从工业社会秩序到后工业社会秩序再到信息社会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