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神经美学
icon
Search documents
引发大众共鸣 舞剧《人在花间住》完成2025年首轮巡演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21 08:48
去年年末,舞剧《人在花间住》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资助项目。主创团队以此为契机,开启了对 作品新一轮的艺术锤炼,在部分舞段、灯光、音乐等进行了细致调整。焕新版中,总导演费波更加深化 了母子间的情感"羁绊",引发观众们的共鸣。 有业内人士指出,舞剧《人在花间住》的成功具有双重价值:艺术上开拓了舞剧情感表达的新可能,社 会意义上首次将阿尔茨海默症题材引入舞剧创作。这种艺术性与人文性兼具的探索,为当下舞剧市场注 入了一股清新之风。 5月6日,舞剧《人在花间住》受邀走进清华大学,举办"当舞蹈邂逅神经美学——舞剧《人在花间住》 主创分享暨神经美学专题研讨"活动。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神经工程实验室主任高小榕表示, 《人在花间住》以阿尔茨海默症为主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艺术角度理解人类情感和认知的独特视 角。 据悉,7月25日至26日,舞剧《人在花间住》将亮相深圳南山文体中心聚橙剧院,目前演出门票正在火 热销售中。此外,该剧第二轮全国巡演计划也已启动筹备。(完) 中新网广州6月21日电 (记者 程景伟)随着最后一场演出20日晚在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落幕,广东歌舞剧 院舞剧《人在花间住》2025年首轮全国巡演暂告一段 ...
清华惊现神秘高科技组织?实验团队回应
Ke Ji Ri Bao· 2025-06-19 08:08
6月19日,清华大学神经工程实验室神经美学研究团队独家回应科技日报,对网友关注的"神秘高科 技组织"进行揭秘。 近日,小红书上出现了一篇题为"在清华不懂就问,这是个什么神秘高科技组织?"的图文笔记,引 发1.6万点赞,两千多条留言。 小红书截图 图上,8位头戴"神奇发帽"的人坐在新清华学堂舞剧演出《咏春》的观众席上,网友纷纷留言,有 人以为是集体染发看演出的行为艺术,有人说这像是被蕨类植物寄生,还有人担心会不会对身体有影 响? 高小榕教授在首届"艺术·心理·脑科学"暨神经美学大会上发言 真实剧场神经美学实验 "这是国内首次将无创脑机接口技术系统性应用于美学与艺术研究,也是国内首个真实剧场神经美 学实验。我们的实验目标是在现场真实剧院场景下,结合神经科学研究方法,借助高精度脑电设备同步 捕捉观众在欣赏演出时的神经活动,对观众的审美体验进行解码。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跨学科的探索,推 动技术在理解人类审美体验中的新应用,为艺术认知研究开辟新的路径。"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神经工程实验室主任高小榕教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神经美学是神经科学的分支学科,是艺术人文与自然科学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其核心是探讨人类 如何在神经 ...
神经美学:发生在大脑和艺术之间的化学反应
3 6 Ke· 2025-06-16 00:49
如果仔细斟酌,会发现在剧院能够度过美好而惬意的时光其实在很多方面都不符合逻辑。我们被陌生人 包围,被非同寻常的场景轰炸,捕捉来自演员无声的肢体语言和讯息。 然而,在这样美好的夜晚,相比坐在家里看电视,我们通常更享受现场的表演,我们大哭,大笑,融入 周围的环境。 我们甚至会进入忘我的状态,感觉连接到了更强大的存在。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呢? 关于艺术的奥秘,我们可以在科学领域找到一些线索。艺术由心灵感知,但它的运输效应从大脑开始, 大脑精密的系统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接收并诠释艺术。利用神经科学的脑成像技术和其他技术工具, 神经美学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正在探索艺术与大脑的关系。 身处他人周围,我们更容易被艺术感染 社会关系是人类所具有的优势之一——它给予了我们通过模仿他人来习得知识的能力。我们能够敏锐地 感知并适应周围人的情绪和各种行为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就是如此设计的。 譬如,如果你曾经去观看过那种实验性艺术表演,却只有你一名观众,便会感受到一种不受保护的暴露 感和尴尬感,那正是因为我们是社会动物。我们渴望社会关系。我们从周围人身上捕捉的细节让我们的 大脑能够更好地感知周围的环境。这一切从我们进入到人群中便悄悄开始了。 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