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奖励

Search documents
细则公布!国家科技奖迎来新变化
仪器信息网· 2025-07-01 08:21
特别提示 微信机制调整,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 ★ 星标,否则很可能无法看到我们的推送。 6月3 0日,科技部网站公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文件提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次授予人数不 超过2名,奖金数额为8 0 0万元,全部属获奖者个人所得。需要注意的是,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者应当热爱祖国,模范践行科学家精神,并 仍活跃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从事科学研究或者技术开发工作。 导读: 重点奖励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做出创造性贡献的科学家和一线科技人员。 根据《实施细则》, 国家科学技术奖每两年评审一次 。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每次授予项目总数不超过 3 0 0项 。 其 中 , 每 个 奖 种 的 特 等 奖 项 目 不 超 过 3 项 , 一 等 奖 项 目 不 超 过 该 奖 种 奖 励 项 目 总 数 的 1 5% 。 国 际 科 技 合 作 奖 每 次 授 予 数 额 不 超 过 1 0 个。 据 悉 , 科 技 部 自 1 9 9 9 年 首 次 发 布 《 实 ...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修订发布 强调国家科学技术奖坚持国家战略导向
news flash· 2025-06-30 07:59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修订发布 强调国家科学技术奖坚持国家战略导向 智通财经6月30日电,科技部令第22号近日公布了修订后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以下 简称《细则》),自2025年6月27日起施行。突出奖励导向。强调国家科学技术奖坚持国家战略导向, 坚持"四个面向",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 融合,重点奖励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做出创造 性贡献的科学家和一线科技人员。同时,围绕国家战略导向和科技创新发展目标,完善各奖种奖励范围 和评审标准。明确评奖周期和授奖数量。国家科学技术奖每两年评审一次,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 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每次授予项目总数不超过300项。 ...
邓宏魁、董进获北京市突出贡献中关村奖
Xin Jing Bao· 2025-06-25 07:46
突出贡献中关村奖旨在奖励在科学研究中取得重大发现,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或者在关键核心技 术研发中取得重大突破,创造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或者生态环境效益的个人。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首都之窗网站日前公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 定》,根据《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经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 定和市政府批准,授予邓宏魁、董进北京市突出贡献中关村奖。 北京大学官网信息显示,邓宏魁是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他被誉 为"干细胞领域的魔术师",带领团队长期致力于开发调控细胞命运的新方法和建立多潜能干细胞制备的 全新底层技术,尤其在小分子化合物诱导细胞命运转变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开拓性工作。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中还公布了其他奖项。在"人物奖"方面, 除了突出贡献中关村奖,授予常凯、陈天石等26位青年科学家北京市杰出青年中关村奖,授予马蒂亚 斯.谢弗勒、新井健生等10位外国科学家北京市国际合作中关村奖。 另外,授予"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结构与机理研究"等15项成果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复杂数据 分析的 ...
赵刚主持召开省政府第二十一次常务会议
Shan Xi Ri Bao· 2025-06-23 23:13
会议讨论并原则同意《陕西省无线电管理条例(草案)》,决定按程序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会 议强调,要压实无线电管理责任,进一步规范审批、强化监管,推动无线电技术创新和应用,充分挖掘 无线电频谱资源潜力,筑牢无线电安全防线,切实提升无线电管理科学化法治化水平。 会议强调,要认真做好科学技术奖励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加强奖励保障和监督管理,确 保省科学技术奖的公正性、严肃性、权威性和荣誉性。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记者:陈玮) 6月23日,省长赵刚主持召开省政府第二十一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乡村振兴、民政事业、无线电 管理、科学技术奖励等工作。 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2024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送审 稿)》。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坚决扛牢问 题整改的政治责任,落实落细整改举措,举一反三全面自查,抓早抓小抓苗头,从源头上堵漏洞、补短 板,确保各类问题改彻底、改到位。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健全完 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拓宽脱贫群众就业增收渠道,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要 以"千万工程"为引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