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业转型

Search documents
从“产多少”到“凭啥好”——第七届粮交会折射河南粮食产业之变
He Nan Ri Bao· 2025-07-14 23:47
沈阳国际展览中心的河南展区,几句对话正悄悄改写着"产粮大省"的叙事逻辑。 "以前来参展,客商开口就问'产多少';这次不一样,都盯着样品问'凭啥好'。"7月14日,一名河南粮企 负责人笑着比画,指尖点过展台上的粉条、花生油样品。 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上,这个看似微小的提问转向,实则是市场对河南粮食产业的一次价值重估。 当2000余种展品不再靠"产量"说话,而是用品质、标准、品牌回答"凭啥好",一份从"卖原粮"到"卖价 值"的转型答卷,正在展台上缓缓铺开。 一张豆皮的非遗新生 "这腐竹咋每张都跟头层皮似的?"上海客商盯着展台上的许昌腐竹发问。非遗"河街腐竹"制作技艺代表 性传承人、许昌晟隆实业董事长裴永涛,拈起一片金黄色的腐竹介绍:"豆香温润,凭的是单一好料、 老手艺,还有自主研发的设备撑腰!" "品质咋能这么稳?"客商追问。裴永涛翻开手机里的照片,向对方展示了公司洁净的车间画面:"以前 小作坊靠经验熬浆,火候没准头;现在守着非遗的魂,用设备把工艺定成标准——从选种到生产全链条 严管。就说这'高压射流磨'技术,不用浆渣分离,营养全留住,豆香浓得能'拽'住人!" 望着展台前簇拥着前来咨询的人流,裴永涛感慨:"过去 ...